官員:産業政策向資訊業現代服務業傾斜

時間:2013-01-14 09:24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主辦的“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12日至13日舉行,來自國家發改委、工信部、銀監會、稅務總局等多個部委的官員介紹了今年工作重點。《經濟參考報》記者綜合多方表態發現,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家將在産業政策方面重點向資訊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傾斜;同時加大改革力度,包括結合結構性減稅政策完善稅制改革,增強銀行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等。

  著力

  發展資訊技術産業

  從多部委表態來看,今年我國經濟增長形勢並不樂觀。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綜合考慮國內外各方面的條件,目前預期的發展目標,2013年G D P增長大約在7.5%左右。在經濟增長提速困難的前提下,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就成了重中之重。為保證經濟增長的品質,2013年經濟結構調整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這就要求有重點地發展一些産業,比如説電子資訊産業。這也和當前國家提出的創新驅動戰略密切相關。

  “關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八大將其提到一個戰略的高度。”張曉強説“資源有限,環境容量有限,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關於電子電腦技術進步的摩爾定律説,每18個月電子電腦的性能會翻一番,而價格降低一半,已經提出40年了,現在仍然沒有失效。摩爾定律與其説是物理學或電子資訊技術的定律,還不如説是科技不斷進步和人類創造力的定律。因此只有真正充分發揮科學技術這個第一生産力的作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和經濟的緊密結合,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才能夠真正的推動我們實現整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表示,新一代資訊技術正在引領全球新一輪技術創新潮流,並成為這一輪技術創新的基礎和動力。因此,抓住全球新一輪技術和産業趨勢,大力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培育新的自主産業和經濟增長點,加快形成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動力,將是引領新時期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力量。

  更為重要的是,加快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還有助於提升我國資訊消費水準,這將成為我國新時期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重要戰略支點。世界銀行研究表明,中低收入國家寬頻普及率每提高10個百分點,將直接和間接帶動G D P增長1.38個百分點。據中國行動通訊集團總裁李躍介紹,目前消費者對資訊消費仍有巨大需求,但網速和相關電信服務品質,卻無法滿足大多數消費者,這將是資訊産業發展的動力。

  楊學山表示,為了促進新一代資訊技術的發展,2013年工信部將繼續實施優化投融資政策,推動落實鼓勵引導民間投資新36條政策細則,為金融機構和民間資本進入新一代資訊技術領域提供條件,推動形成更加多元的資訊服務市場,使消費者擁有更多的服務選擇。同時,為了解決資訊基礎設施相對滯後和資訊消費環境不佳等問題,還將加快推進和實施寬頻中國工程,繼續推進光纖寬頻建設和改造,推動下一代網際網路與移動物聯網融合發展,並將建立健全法規制度,確保新一代資訊技術和資訊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

  重點

  拓展現代服務業

  現代服務業是另一個發展重點。“2013年的主要工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做了部署。但是我個人體會,有四個方向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這就是發展農業生産和現代農業、發揮自主創新對結構調整的帶動作用、積極發展服務業和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張曉強説。

  他表示,在中國這個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國,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實現就業優先戰略的重要環節。根據研究,G D 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創造100萬個城鎮就業崗位。因此在我國過去的發展模式中,必須要求保持較高的G D P增長,否則新增就業就無法保證,農民轉移到城鎮就業也面臨巨大壓力。隨著服務業的發展,這一情況發生了改變。2000年到2011年11年間,我國第三産業佔G D P的比重提高了4.1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就業人數佔全部就業人數比重提高了8.2個百分點。2011年第三産業新增就業人員7300萬,比同期全國就業人員多增3300萬。

  張曉強還表示,由於繼續依靠大量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來實現經濟發展之路已經難以為繼,因此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就顯得至關重要,它對促進三大産業的協調發展有重要作用。

  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張玉臺表示,新興現代服務業具有五項特徵:一是企業的發展並不依賴於固定資産等重資産投入,而是依靠技術創新、品牌和服務能力提升、供應鏈管理等高附加值、輕資産模式。二是商業模式不斷創新。比如淘寶、天貓、京東商城等網購平臺幫助更多人進行網上購物,不僅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消費習慣,擴大了居民消費,實現了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還深刻影響著零售業、製造業、物流業等傳統行業的發展方式。三是資訊技術的進步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服務的生産與消費必須同步的制約,使服務徹底成為一種可以遠端交易的商品,服務産品的可貿易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四是産業成長性高。五是人力資本高度密集。

  基於上述認識,就下一步如何發展現代服務業張玉臺給出了五點建議,包括:大力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條件和程式進行補充和調整;探索和推進服務領域市場準入方式和監管方式改革;加強服務業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支援新興現代服務業走出去。

  關鍵

  推進稅制和銀行業改革

  改革是社會各界的期盼《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會上同樣感受到對改革的熱情。張曉強説,十八大明確要求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就必須要努力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特別是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的進展。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和關鍵,它的核心問題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需要在收入分配、國有企業、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價格體制、投資管理體制等多方面深化改革。

  具體到2013年,稅制改革和銀行業改革都可能有明顯進展。國稅總局總會計師汪康表示,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改革財稅體制,形成有利於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稅收制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稅收工作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概括起來就是要結合結構性的減稅政策來完善稅制改革。按照減稅的總體方向,完善稅收制度和政策體系,統籌考慮深化稅制改革和實施結構性的減稅政策。做好規劃設計,實現相互融通,將一些有利於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的政策上升為稅收制度的安排。

  據汪康介紹,今年財稅部門要通過四個結合來深化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的減稅政策。一是將結構性的減稅政策與稅制改革結合起來,既要有利於解決新階段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又要考慮稅制的頂層設計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二是要將結構性的減稅政策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産業結構結合起來,要著眼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産業結構的優化。三是將結構性的減稅政策與調整收入分配結合起來,分步推進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的稅制。四是將結構性的減稅政策與保障改善民生結合起來,研究完善支援特殊群體的稅收優惠政策。

  據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介紹,2013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一年,對推進和完成“十二五”規劃所確定的金融和銀行業的發展改革任務至關重要。在“十二五”期間,中國銀行業將主要在六個領域推進改革。第一,進一步推進銀行體系的機構改革,加快現代銀行的組織體系建設。第二,繼續推進中小商業銀行的改革。第三,進一步完善和推進政策性銀行的改革。第四,完善相關政策,有序引進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第五,積極推進國際新監管標準的實施,督促銀行業加強全面的風險管理和發展轉型。第六,進一步抓住機遇,提高對外開放的水準和品質。(記者方燁 侯雲龍)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