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增速正明顯放緩 也要走向“中國創造”

時間:2012-07-20 13:13   來源:文匯報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近10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興盛,國際品牌紛紛把全球化戰略的重點轉向中國市場,在這裡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而中國服裝業儘管産量全球第一,但至今沒有跡象將出現一個國際品牌。中國服裝業要增強國際市場意識、現代審美觀念,努力具備敏銳的時尚觸覺、獨特的設計理念,把實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創造性地融合於服裝之中,提升品質,提升産品附加值</p>
<p>  <strong>服裝業增速正明顯放緩</strong></p>
<p>  中國服裝業正面對嚴峻形勢,眼前有困難,今後的發展路上更有著一道道坎。</p>
<p>  服裝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無論在提供就業還是對GDP的貢獻方面,都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出口貿易中擔當著重要角色。中國服裝産業規模世界第一,是世界最大的服裝生産國和消費國。</p>
<p>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1年,我國3.6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工業總産值54786.5億元、銷售産值53601.7億元,而服裝産量高達254.2億件。又據海關統計,2011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2541.2億美元。</p>
<p>  然而,中國的服裝業基本未脫離只是滿足人們“産品需求”的低層次階段,出口主要以“低廉”換取市場份額。在內需增長減速和國際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服裝業的增速正明顯放緩。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中心統計,今年1-4月,我國服裝累計出口402.7億美元,增速為1.77%,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25.98個百分點;其中對歐盟地區出口87.2億美元,較上年同比減少13.35%。另據統計,今年1-5月,我國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內銷産值17571.58億元,同比增長13.44%,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8.51個百分點;同期,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906.42億美元,同比增長2.06%,增幅較上年同期下降24.47個百分點,低於全國同期出口總額同比增幅6.64個百分點,如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出口值為負增長。</p>
<p>  泉州以服裝製造聞名。據報道,今年上半年,那裏服裝、運動鞋、傘具、包袋等行業訂單減少,尤其4月份以來,一些企業只能接到一些零星的小訂單,已接單的,單價也跌幅驚人,一些出口歐洲的訂單出現了單價下滑20%的罕見情況。內銷也開始遇冷,“庫存”成為話題。</p>
<p>  目前我國服裝業遇到的困難,從表面看是由全球經濟發展放緩引起,但其實有著諸多深層次問題;服裝業想要可持續、穩定發展,必須認真思考並持之以恒地解決這一系列問題。</p>
<p>  <strong>“産品需求”和“品牌需求”</strong></p>
<p>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消費者對於服裝已逐漸從“産品需求”走向“品牌需求”,人們以服裝選擇來體現生活品位。</p>
<p>  因此,全球服裝業更加重視設計、功能、行銷等構成品牌的DNA,追求産品的高附加值。近10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興盛,國際品牌紛紛把全球化戰略的重點轉向中國市場,在這裡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而中國服裝業儘管産量全球第一,但至今沒有跡象將出現一個國際品牌。</p>
<p>  設計是服裝的核心價值。中國服裝業,無論設計手段還是設計師的創造力,都還顯得那麼落伍。大多數企業至今停留于傳統模式,設計還處在紙面放樣的落後階段,耗費時間多、試製成本高,結果新品開發週期很長——在服裝業發達國家,這個週期平均為2周,美國最快能達到4天,而我國平均是10周,差距非常明顯。有強烈品牌意識和先進理念,同時富有熱情和創造力的設計師,是創立品牌的重要前提,他們把個性風格融入産品,使之具備文化認同性,贏得消費者;而我國真正能稱為服裝設計師的還不多,有獨特個性、能把握國內外消費者文化心理的設計師更有待培養。</p>
<p>  技術設備決定著服裝生産的效率和品質。德國、法國是全球紡織服裝設備的主要生産國,他們的設備在世界服裝業被廣泛使用,有些可以説不可或缺;但在我國數量龐大的服裝企業中,採用者並不多,更可嘆的是,就算用了也有差距,因為好的設備必須有好的應用人才。如此,必然造成産品品質的差距,而低下的勞動生産率只能靠低成本勞動力來彌補;但現在,我國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上升,這種彌補的空間將被不斷壓縮。</p>
<p>  在國內各大城市的大商場轉一圈,如今除了到處可見頂級品牌,還有許多來自海外的“平價時尚”的中低端品牌,各有鮮明概念和獨特風格。這意味著我們自己的服裝業正遭受全方位擠壓:當我們大量出口沒有品牌的服裝,或者代人加工品牌服裝以賺取微薄利潤時,人家卻在用充滿個性、帶著各種“故事”的品牌全力佔據中國的巨大市場,贏取高利潤。</p>
<p>  <strong>人才緊缺是最大障礙</strong></p>
<p>  除了設計師,服裝業還需要製版、工藝、行銷等各種專業人才。雖然我國是服裝製造和出口第一大國,但人才奇缺。目前上海有服裝企業3000多家,從業人員數十萬,而其中從事服裝設計、製版、工藝等的專業技術人員僅佔4%。我國在職的製版師,受過高等教育的不足10%,受過專業訓練的不足6%。人才緊缺是中國服裝業可持續發展路上最大的障礙。</p>
<p>  挑戰逼著我們突圍。最近上海西服專業委員會力推“男裝高級手工定制”和“中國國服研製”,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和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視。中國早已告別短缺經濟,消費者對服裝有了精神層面的需求,也已明顯從“産品需求”轉向“品牌需求”。中國服裝業要積極適應這個重大變化,增強國際市場意識、現代審美觀念,努力具備敏銳的時尚觸覺、獨特的設計理念,把實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創造性地融合於服裝之中,提升品質,提升産品附加值。</p>
<p>  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不僅高新科技産業要奮力而為,服裝業也要不懈奮鬥。在面廣量大的中低端服裝領域,在高端領域,我們都應當,也一定能逐漸創立有獨特風格的各種品牌,贏得中國和世界消費者喜愛。(金建華) </p>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