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自主創新 紡織行業活力大增

時間:2012-09-19 10:16   來源:經濟日報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紡織工業作為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産業、重要的民生産業和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産業,在繁榮市場、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城鎮化進程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1年,我國生産紗2900萬噸、布837億米、化學纖維3390萬噸,分別比2002年增長2.4倍、1.6倍、2.4倍。

  10年來,我國紡織工業抓住全球化發展機遇,堅持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從纖維生産、終端産品到市場行銷,形成了完整的紡織産業鏈,産品科技含量和品牌附加值不斷提升,國際市場份額持續擴大,實現了連續快速增長,在全球紡織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日益提高。不論是提高品牌貢獻率還是提高科技貢獻率,“創新發展”已成為過去10年間紡織工業發展的關鍵詞。

  品牌建設提升行業實力

  10年來,我國紡織行業品牌建設的內生動力明顯加強,品牌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品牌貢獻率大幅提升

  5月8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評選出了20位“2011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深圳市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國芳是其中之一。定位為“藝術家紡”的富安娜公司,目前擁有亞洲最強大的研發設計團隊,每年推出新款花型200多種、新産品600多款,有7件外觀設計專利和2件實用新型專利、282件著作權,是國內同行業中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最多的企業之一。

  “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有品牌意識”,在林國芳看來,品牌效益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品牌帶給産品和企業的好處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認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企業的品牌效益正日益體現。以富安娜為例,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14.53億元,比上年增長36.18%;凈利潤達2.07億元,比上年增長0.6倍。

  10年來,隨著我國紡織工業技術水準、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從過去的貼牌加工發展到創建自主品牌。“十一五”期間,紡織業明確提出把提高設計水準和品牌價值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目標。目前,一大批在國內市場上競爭力強、影響力大的紡織服裝自主品牌脫穎而出,在國內大眾市場已佔據主

  體地位。據了解,在紡織工業38個品類中,已有300多個品牌産品獲得了“中國名牌”稱號。

  同時,我國自主品牌開拓國際市場的步伐也明顯加快。一大批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國産品牌成為我國紡織業走向世界的火車頭,尤其在服裝、家紡兩大分行業中,自主品牌建設碩果纍纍。

  科技創新支撐由大變強

  加快科技進步,增強創新能力,為我國在2020年實現由世界紡織大國建成紡織強國的奮鬥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在剛剛落幕的2012中國國際家紡展上,來自山東的愉悅家紡推出了芳香整理系列産品,觸覺與嗅覺的雙重感受讓觀展者深感新鮮;紫羅蘭家紡首次打出“生機家紡”的理念,採用行業首創的物理抗菌、生態防螨技術,對家紡産品進行抗菌、防護處理;水星家紡力推其自主研發的椰炭清馨被,産品的核心技術申請了國家專利……眾多國內創新床品企業以及功能性家紡品牌亮相展會,不僅營造了科技家紡、品質生活的氛圍,更將科技力量融入家紡産業發展,賦予家紡産品更高的附加值。

  10年來,紡織領域的科技創新成績斐然,從纖維原料的突破到布料的更新換代,再到服裝成衣和家紡成品的升級,科技創新為整個紡織産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多項高新技術取得實質性突破,一批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和先進裝備在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碳纖維T300、芳綸1313、芳砜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和玄武岩等高性能纖維實現了産業化突破。全行業有22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年産45000噸粘膠短纖維工程系統整合化研究”、“高效短流程嵌入式複合紡紗技術及其産業化”獲一等獎。國産紡織機械産品市場份額由2005年的

  61.7%提高到2010年的78.1%。截至2010年底,紡織行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38個。

  科技創新也為紡織行業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産能提供了技術保障。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數據顯示,行業技術裝備更新速度加快,落後産能在市場機製作用下逐步退出,全行業工藝技術裝備水準和生産效率穩步提高,三分之一規模以上企業的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2011年,我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勞動生産率為53萬元/人年,與2003年相比年均增長17%。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勞動生産率為55萬元/人年,同比增長13%。

  綜合利用打造綠色産業

  一批節能減排和資源迴圈利用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我國紡織行業節能減排和迴圈利用成效明顯

  印染是紡織産業鏈中提高産品附加值的關鍵行業,也是能耗、水耗較高,廢水排放量較大的行業。同時,由於印染加工對水質的要求高等原因,印染行業水重復利用率較低,發展越來越受到環境、資源等制約。

  “在人們印象中,印染一直與污染分不開,但在過去10年裏,我們在印染清潔生産技術、新型紡織材料染整加工技術、多組分纖維染整加工技術、新型染料和助劑應用、廢水深度治理與回用技術、資源迴圈利用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性進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表示。

  在國家和行業高度重視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印染行業進行了大規模技術改造,採用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逐步淘汰能耗水耗高、穩定性差的落後設備,先進的印染設備應用比重大幅提高,設備的自動化控制水準不斷提升,全行業節能減排取得了顯著成效。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0年,百米印染布生産新鮮水取水量由4噸下降到2.5噸,下降37.5%;印染布生産水回用率由7%提高到15%,提高8個百分點;百米印染布生産綜合能耗由59公斤標煤下降到50公斤標煤,下降15%。

  除此之外,一批資源迴圈利用新技術也在全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其中,差別化直紡和新型紡絲冷卻技術在化纖行業開始推廣,高效短流程印染前處理技術在棉及棉混紡織物上得到普遍應用,廢水餘熱回收、中水回用、絲光淡鹼回收等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在行業中推廣應用比例已達到50%。紡織纖維再利用開發技術不斷升級,2010年,我國再利用紡織纖維産量突破400萬噸,以可再生、可降解的竹漿粕、麻稈漿粕為原料的粘膠纖維實現産業化生産。數據顯示,截至“十一五”末,我國紡織行業單位增加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約32%,紡織行業單位增加值污水排放量累計下降幅度超過40%,行業資源迴圈利用成效顯著。(記者 暴媛媛)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