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全國稀土採礦權將由113個減至67個

時間:2012-12-14 09:1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 國土資源部官方網站今日(13日)刊發中國國土資源報文章指出,我國稀土等優勢礦種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國稀土採礦權將由113個減少至67個。

  文章指出,自2011年國務院《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發後,我國稀土等優勢礦種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這是記者從日前在京召開的稀土開發監管聯動聯合檢查總結彙報會上了解到的。

  稀土是我國優勢礦産,也是十分稀缺的戰略資源。近年來,這些優勢礦種的管理工作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土資源部會同發改、工信、商務等有關部門,加強秩序整頓,強化規劃引導,優化資源配置,實施總量調控,推進開發整合,取得明顯成效。體現在:

  一是嚴厲打擊、有效遏制盜採行為。全面開展了稀土探礦權採礦權清理,對全國10個稀土探礦權、113個稀土採礦權予以公告;各地對亂採濫挖保持高壓態勢,江西省贛州市實行礦業秩序屬地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制,深入推進稀土專項整治等;廣東省陸豐市紀委查處8名非法盜採稀土的“保護傘”;福建省組織資源破壞鑒定88起,刑拘50人,判決3起非法開採稀土案件,追究刑事責任31人。

  二是加強規劃,引導合理佈局有序開發。全國已有22個省完成《省級稀土等礦産勘查專項規劃》編制,9省(區)完成了27個《稀土等礦産重點規劃區/礦區勘查開採專項規劃》的編制,在中重稀土資源較豐富的江西省贛州市劃定了首批11個稀土礦産國家規劃礦區。目前各地正在組織編制礦業權設置方案。

  三是強化調控,嚴格總量控制指標管理。出臺《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勘查開採管理暫行辦法》和《總量控制礦種開採指標管理暫行辦法》;全面實現了指標執行情況線上上報;研究建立稀土等礦種開採準入條件,提高準入門檻;建立季度和年度開採總量控制指標分析制度等。

  四是推進整合,提升開發利用集約化水準。江西、四川、內蒙古等省(區)通過整合優化礦山佈局,提高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水準。全國稀土採礦權將由113個減少至67個。

  五是區域聯動,持續不斷創新管理方式。從2010年8月啟動南方五省區稀土開發監管區域聯動工作以來,已初步形成 “地方政府全面負責、國土資源部門指導、區域監管協調聯動”的九省(區)20市(州)稀土開發監管聯動機制。

  會上,內蒙古包頭市等九位市(州)政府負責人彙報稀土監管聯合檢查情況,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産資源研究所、中國鎢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分別介紹今年1月至9月我國稀土、鎢、銻總量控制執行情況及對明年指標建議,“三稀”戰略研究課題組介紹研究進展和階段成果。部有關司局及事業單位負責人、有關國土資源廳負責人和內蒙古、福建、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九省(區)國土資源廳有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