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力發展茶業經濟 解決銷售渠道短板是關鍵

時間:2012-07-17 11:09   來源:中國網

  中國網7月17日訊 (記者 張世福 姚毅婧)茶産業是貴州一大特色産業,長期以來,因為銷售渠道不暢,使貴州茶産業做大做強面臨瓶頸。國發2號文件的出臺為貴州茶産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貴州省省長趙克志曾在茶産業發展大會上提出,貫徹落實好國發2號文件,是加快貴州茶産業發展的政策機遇。

  貴州茶産業存在短板:市場銷售、渠道建設

  雷光明是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雲霧鎮的一名普通茶農,今年6月,他來到貴陽,販賣自己採摘加工的夏茶。遺憾的是,雷光明連跑幾家茶商,均無人購買。雷師傅告訴記者,夏秋茶産量大,家裏種的茶,放著不採覺得可惜,採摘加工後如果賣不出去,一畝茶園要虧1000元。雷師傅面臨的難題,也是貴州這個目前中國茶園種植面積第二大的産茶大省數百萬茶農面臨的問題。

  對此問題,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評委、貴州省茶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黃偉表示,“成為中國茶園面積最大的省份,只要擴大種植面積就能很容易做到,但目前貴州茶界的人才、品牌以及銷售渠道等,都不足以支撐這個‘第一’,將來很有可能成為貴州茶産業發展過程中的隱憂。”

  黃偉坦言,雖然貴州綠茶在行業內名氣很高,但在國內市場上流通的貴州品牌卻很少,貴州生産的高端春茶三分之二都在省內消化,對外銷售渠道不暢、缺少省外市場支撐,貴州茶銷售壓力巨大。

  貴州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遵義市茶葉流通行業協會副會長蒙永紅在接受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銷售渠道”確實是貴州茶産業面臨的瓶頸,貴州茶原料過硬,加工也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想做到知名品牌,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是因為渠道不暢的問題。

  蒙永紅稱,貴州的茶産業資源豐厚,銷售渠道不理想;“如果有合適的渠道,貴州的茶葉不但量上的去,而且還有質的保證”,她介紹説,貴州茶産業的推介,目前最常用的是傳統的渠道:面對面的推介、開專賣店,或者去尋找經銷商、代理商。

  國發2號文件為貴州茶産業注入新動力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號文件)的出臺為茶産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國發2號文件要求貴州省進一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産業化經營,走高産高效、品質優良、綠色有機、加工精細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特別強調要積極推進茶葉基地建設,努力提高茶葉加工能力和水準,提升黔茶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貴州省省長趙克志也曾在茶産業發展大會上提出,貫徹落實好國發2號文件,是加快貴州茶産業發展的政策機遇。

  貴州湄潭蘭馨茶業有限公司是國家級的重點龍頭企業,貴州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遵義市茶葉流通行業協會副會長蒙永紅是這家企業的副總經理。她在接受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採訪時表示,蘭馨公司在國發2號文件中享受到了很多優惠政策,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25%以上,湄潭的茶農因此正在走向致富的道路。

  在7月9日召開的“2012中國貴州國際綠茶博覽會”新聞發佈會上,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學軍説,貴州省新建茶園以年均70萬畝的速度增加,目前,總面積達到466.3萬畝,已建成集中連片20萬畝以上茶園的縣4個,10萬畝至20萬畝的縣14個,萬畝以上鄉鎮123個,萬畝以上村26個。據悉,貴州省茶産業綜合産值由6億元增加到51.6億元(預計今年可達85億元),茶農增收近30億元,300萬農民因茶脫貧致富。

  隨著茶産業的做大,品牌建設越來越成為擺在貴州人面前的重要課題,因為只有確立貴州茶葉的知名品牌,這一産業才能由大變強。

  蒙永紅建議,依靠國2號文件對發展茶産業的政策傾斜,扶持龍頭企業,形成強大的品牌優勢,這是形成貴州茶業品牌的捷徑。

  趙克志省長也提出,茶産業發展的關鍵要靠品牌。沒有好的品牌,就沒有市場競爭力;沒有市場競爭力,就難以成就大産業。産業的發展必須依託實力強勁的企業和品牌助推與引領。英國茶葉公司在品牌茶葉的國際市場可謂“三分天下有其二”,英國本身不産茶葉,所有品牌的茶葉原料都是進口。茶葉加工本身並無特殊工藝,為什麼英國紅茶品牌能夠做大做強,享譽世界?關鍵是英國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品牌茶葉的消費。

  他提出,要大力整合都勻毛尖茶、湄潭翠芽、鳳岡鋅硒有機茶、石阡苔茶、梵凈山翠峰茶、遵義紅等區域品牌,培育“貴茶”等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品牌。要唱響“貴州綠茶秀甲天下”主旋律,培育在國內外市場有較大影響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黔茶品牌,形成名牌産品集群。(中國網財經中心)

編輯:米廣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