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事故會成為拐點嗎?
瑞士《新蘇黎世報》26日把高速列車稱做“中國高精尖技術崛起世界的標志”。英國《金融時報》早就給中國制造了“高鐵外交”這樣的詞,文章稱,在中國協助下,哈薩克斯坦很快也將擁有自己的高速鐵路,“這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轉變,因為就在不那麼久以前,在中亞大草原上辛勤鋪設鐵路的,還是俄羅斯的工程技術人員。他們遺留的影響在哈薩克斯坦鐵路係統仍然十分明顯:該國鐵路採用俄羅斯(而非中國)的軌距標準”。文章說,在中國的貿易夥伴中,有不少正急著發展高速鐵路,哈薩克斯坦只是最新一例。泰國和老撾近期都與中國簽署了高鐵建設合作備忘錄。中國鐵路企業正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投標承建高鐵項目,而阿根廷已向中國購買了高速鐵路列車。
韓國《東亞日報》稱,與衛星、航母、深海潛艇一樣,高鐵是中國復興的象徵,還被貼上開通里程、運行速度、發展速度均為世界第一的標簽,但“一道閃電就讓中國崛起墜落”。韓國《朝鮮日報》26日聲稱,中國在一味追求“世界第一”的同時,安全被拋之腦後。不只在鐵路領域,中國在其他領域也表現出“世界第一強迫症”。英國倫敦花費150年時間構建的地鐵網,中國上海只用了15年。韓國YTN電視臺26日引述仁川大學教授樸承俊的話說,最近30年高速發展的中國鐵路發生如此大的慘禍,讓中國人的自尊心受到很大傷害。他認為,中國以前都是“慢慢的”,但最近過度自信產生了什麼事情都要追求“快”的思維。
香港《中評社》26日的文章說,隨著溫州動車慘禍的發生,中國發展的速度和前進的軌道勢將引起爭議,爭議焦點就是,高速發展的中國會不會脫軌?文章說,過去幾十年,中國有鐵路建設熱、道路橋梁熱、高層建築熱、地鐵建設熱、碼頭港口熱、煤礦開發熱,僅各地建的橋梁目前就達60萬座。文章稱,有專家認為,中國還能繼續騰飛20年,但也有人稱,中國已從力量爆發期轉到問題爆發期。
香港《亞洲時報》的文章說,決策的制定和貫徹迅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中國過去30年來能取得如此高速增長。但貫徹決定迅速並非總是好事。公眾協商必然會拖慢進程,但如果錯誤發生在決策制定時,實施越快,造成損失就越多。中國為過去30年來“高效的”高速增長付出了巨大代價,比如發展不平衡、環境污染和社會不公。更令人擔憂的是,追求“成功”使中國官員頭腦中形成速度就是一切的觀念。美國《舊金山紀事報》25日引述花旗集團專家的話說,中國模式面臨拐點。文章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在明年選擇將GDP增長逐漸調至7%-8%,花更多時間去修復快速增長帶來的問題。
快與慢:中印“雙撞記”
100多年前,印度聖雄甘地曾說,鐵路助長了黑死病的傳播,是饑荒的幫手,因為火車既然能運來糧食,那麼也能運走糧食。但如今,印度卻是世界上鐵路網絡最長的國家之一。
印度livemint網站執行總編尼蘭詹26日撰寫了一篇評論文章,標題是:雙撞記。文章寫道,印中兩國最近都發生了火車相撞事故。印度火車體係是世界上最大的之一,每天載客1400萬人,超載程度恐怖,多任鐵道部長都回避推動印度火車的現代化,上周北方邦的火車脫軌事件突出表明印度火車需要進入21世紀。文章說,如果說退化與疏忽造成了印度的火車悲劇,那麼中國的問題看上去與印度大為迥異,中國動車相撞表明它是如何在高鐵方面匆匆奔向世界領導者的。尼蘭詹稱,印中的兩次撞車事故告訴我們,印度進步緩慢存在風險,中國快速進步也存在風險,而這代表了兩國打造各自基礎設施的不同風格。“我們猜測,中國將從事故中學到教訓,修復問題,而印度的鐵路係統將繼續被低水平的雄心和政治支持綁架”。
溫州動車事故真會如一些媒體和專家預測的那樣將變成中國模式甚至中國發展的拐點嗎?類似的預測在2010年日本豐田公司遭遇汽車“召回門”之時也曾大量出現。當時,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刊文說,“對豐田來說糟糕,對日本來說更糟糕———在當今世界,商業上的不幸會很快變為國家艱難處境的象徵”。文章寫道,名譽就是一切,甚至在國際政治中也是如此。豐田已是日本的國家象徵,對豐田的一擊,就是對日本整個國家形象的一擊。這宗醜聞加深了人們對日本衰落的印象。
日本關西大學一名新聞學教授2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回答說,“個人覺得兩起事件無法類比。豐田一直質量信譽很好,並且在全世界銷售汽車多年,出現大的問題也就那一次,造成傷亡的規模也不大。而中國動車運營時間並不長,出現這樣大的傷亡事故,說明存在的問題很多”。不過,這名教授強調,不管是日本的豐田事故,還是中國的動車事故,在評價上,都不應因為一個國家的一項失敗,而否定這個國家的整體制造業。“日本豐田會吸取教訓,中國動車也會”。 法國《回聲報》稱,和近期中國網絡上流傳的說法不同,日本新幹線自1964年通車以來同樣出現過許多隱患和事故,但周密的管理和強大的人員素質彌補了這些缺陷,與新幹線相比,中國高鐵係統更復雜、網絡更龐大,運輸壓力更高,而管理和人員素質卻差得多,正如一名專家所言,中國高鐵網絡的運營壓力至少是其他國家同類體係的兩倍,這就要求更好的信號和管理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