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兩岸關係大事記-8月

時間:2010-09-11 15:33   來源:華夏經緯網

  1日 臺灣14縣、210鄉鎮市民代表宣誓就職,並選舉正、副主席,其中國民黨107席,無黨籍96席,民進黨僅7席,顯示“藍大綠小”的基層政治生態仍根深蒂固。

  2日 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率團訪台,共簽訂18項框架協議,41個投資項目、總額16.17億美元,41個採購協議、總額1.32億美元。

  3日 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會見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時指出,文化交流對兩岸人民相互了解、化解誤會具有很大幫助,相信兩岸交流會在ECFA後擴大到文化層面。

  臺北市長郝龍斌與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朱立倫共同宣佈,將聯手申辦2019年亞運會,並邀請“行政院長”吳敦義擔任籌委會榮譽主席。

  4日 臺“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應邀訪美,強調ECFA獲得臺灣主流民意支援,將兩岸緊張情勢轉化為發展動力。

  5日 臺灣與新加坡聯合宣佈,雙方同意在WTO架構下探討商簽經濟合作協議的可行性。這是臺在ECFA後首次對外接觸談判自由貿易協定。

  7日 國民黨召開“第18次全黨代表大會臨時會議”,將五都勝選列為“現階段政治任務案”,並追認通過朱立倫的副主席任命案。黨主席馬英九抨擊民進黨“傷害臺灣”、“跟人民為敵”,並以“執政六大政績”呼籲民眾支援。

  “2010年海峽兩岸神農文化祭”在湖北隨州舉行,這是兩岸首次聯合祭祀炎帝。

  8日 大陸《經濟日報》與臺灣《經濟日報》在重慶簽署全面合作框架協議,標誌著兩岸兩家最大的財經專業報社實現結盟。

  臺灣“全球招商聯合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首日即有6件上億元(新台幣,下同)投資案到府,總額逾10億元。

  9日 民進黨籍高雄縣長楊秋興正式宣佈退黨參選,將大高雄市長選舉帶入“三足鼎立”時代,並對民進黨內部生態及兩岸路線産生一定影響。

  臺“立法院長”王金平赴日本參加第41屆“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會(APPU)”2010年年會,期間拜會部分日本官員,希望儘快洽談臺日經貿合作協議。

  旺旺中時民調顯示,67%的民眾認為大陸對臺灣未來發展很重要,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其中49%希望了解大陸、41%已來過大陸、45%規劃來大陸。

  “財政部”統計數字顯示,臺灣7月貿易出口239億美元、進口217.4億美元,分別同比增加38.5%、42.7%,均為連續9個月大幅增長。

  10日 香港“港臺文化合作委員會”正式成立,共有毛俊輝等11名委員,任期兩年。該委員會為香港“港臺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下轄組織,是臺灣“文化合作委員會”的對口單位。

  馬當局預定4年內編列10億元,讓“駐外官員”向所駐地宣導臭豆腐、蚵仔煎等臺灣特色小吃,推動所謂的“美食外交”。

  “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率臺中縣紅派,勸退有意參選大臺中市長的林敏霖,達成“全力挺胡’共識。

  11日 民進黨首度討論並通過“十年政綱多元族群篇”初稿,稱內戰後大陸移民不應被視為外來者,臺灣應致力於成為“彩虹國家,活水社會”。

  臺“公審會”以10比2的投票結果駁回臺聯黨的ECFA“公投”提案,這是繼4月提案失敗後再次被否決。

  海協會秘書長李亞飛在臺北出席論壇時指出,“九二共識”是指1992年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引發島內各界熱議和積極響應。

  12日 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赴美國為五都選舉造勢,期間猛批蘇貞昌與蔡英文不和,質疑蘇參選意在為2012年“大選”做‘跳板”。

  臺“最高法院”就李文忠參選第7屆“立委”時涉嫌違反“選罷法”開庭,判處李8個月有期徒刑,褫奪公權3年定讞,且不得易科罰金。

  13日 國家旅遊局長邵琪偉率31個省、市、自治區及新疆建設兵團的1180人赴臺,參加第5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邵指出,兩年來陸客赴臺累計52504團、135.72萬人次,今年日均3340人次,前7個月70.74萬人次、同比增長109%,全年可達120萬人次,未來3年可達300萬人次。

  15日 “內政部”統計顯示,截至6月底,島內貧窮線以下家庭升至10.8萬戶,貧困人口升至26.32萬人,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臺“觀光局”首度評出“全臺十大夜市”,高雄六合夜市勇奪最具人氣、最環保、最友善、最有魅力、最好逛及最美味夜市冠軍,士林、羅東夜市分列2、3位。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