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蕭會”寄寓兩岸新期待 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化

時間:2013-04-09 13:4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眾所矚目的“習蕭會”8日中午在海南博鰲登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與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會面,國臺辦主任張志軍陪同,會面時間約30分鐘。兩人發表公開談話10分鐘後即採取閉門會議。國臺辦新聞局局長楊毅隨後在新聞吹風會上表示,“習蕭會”內容積極而富有成果,雙方在會見中有許多相同或近似的看法。島內有觀察認為,“習蕭會”是習近平接班後首次在國際會議場合會見臺灣重要人士,加上大陸涉臺人事甫進行調整,大陸是否會借此機會釋出對臺政策利多,備受關注。

  未來走向的重要指標

  自2006年博鰲論壇起,大陸領導人就形成了接見與會臺灣代表團的慣例,成為兩岸之間一個重要的高層交流平臺。2008年蕭萬長在接任臺當局副領導人之前率團參加博鰲論壇年會,並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面,被稱之為“有里程碑意義的會晤”。之後,錢復四度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的名義率團參加年會,博鰲論壇繼續發揮著兩岸經濟型與事務性交流特殊平臺的作用。如今的“習蕭會”無疑又將成為2013年年會的焦點之一。

  蕭萬長表示,從2008年以來的5年,只是歷史的“一小步”,卻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大步”。那習近平接班後的下一個5年呢?媒體普遍預測,這次“習蕭會”如何論述,將成為觀察兩岸關係下一步走向的重要指標。有鋻於此,蕭萬長5日啟程時便受到臺灣媒體的高度關注,他乘坐的飛機還沒有落地,十余位島內記者便守候在海口美蘭機場,等候第一時間的採訪。

  進一步深化經濟合作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習蕭會”上,蕭萬長就進一步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提出3點期許,盼望兩岸共同面對“全球經濟新局”——全球金融和經濟仍處於不穩定的結構調整階段,區域經濟整合快速發展正改寫全球經濟版圖,兩岸合作仍存在很多必須克服的障礙和瓶頸。在他看來,兩岸必須以“新的思維”,尋找“新的支點”,建立“新的模式”,促使兩岸合作全面升級。

  這也呼應了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的表態。4月2日在接見將赴博鰲的臺灣企業家代表團時,馬英九表示,過去4年多兩岸各方面交流尤其在金融、貨幣清算等領域的不斷成長,是2008年他上任前無法想像的,因此非常希望“進一步擴大、深化”。

  相關人士指出,蕭萬長2003年開始率團參加博鰲論壇,多年來持續關注區域經濟整合及臺灣的角色,今年也不例外。這次報名赴會的臺灣企業家多達35人,創下歷年新高。今年論壇依往例舉辦兩岸企業家圓桌會議,透過面對面溝通,兩岸企業家將能更明白彼此需求,有助日後深化合作。

  會後“正能量”值得期待

  媒體留意到,習、蕭重逢相互握手,顯得格外親切。蕭萬長曾于2007年率臺灣代表團參加博鰲論壇,隨後應邀轉往浙江省作參訪,當時習近平是浙江省委書記。時隔6年,兩人在今年博鰲論壇再度相聚。

  楊毅介紹,“習蕭會”上,兩岸都認為新形勢下應當提升經濟制度化合作水準,加快ECFA後續協議的協商,重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就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適當方式和可行途徑進行務實探討。

  臺灣“行政院政務委員”楊秋興表示,“習蕭會”的一些説法他“完全贊同”。楊秋興認為,論壇“少政治、多經貿”的做法符合臺灣經濟優先的想法和方向,而且區域共同發展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讓兩岸人民共用經濟成長的果實,這是兩岸的共識,沒有人會反對。

  有媒體觀察到,習近平對促進兩岸合作的4點希望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提出兩岸要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這次“習蕭會”上蕭萬長也提出了“鞏固互信,堅定向前,務實開展,深化合作” 的新16字方針,比2008年“胡蕭會”上他提的16字箴言,又向前邁了一大步。或許,“博鰲時間”和“習蕭會”後的兩岸關係,同樣可以取勢為人先、謀勢必有成,其“正能量”值得期待。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