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報:兩岸和平發展乃主流民意 民進黨應該支援

時間:2013-07-18 08:45   來源:台灣網

  2008年至今過去5年,兩岸和平發展已是雙方的主流民意,並成為臺海安全的最佳保障。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文章回顧5年來兩岸和平發展歷程的方方面面,同時指出,民進黨應該根據客觀事實、支援和平發展、推動互惠雙贏的兩岸關係,順應世界潮流,替兩岸關係搭一座橋,而不是築一堵墻,為臺灣民眾建立最有利於未來發展的兩岸關係。

  社評摘編如下:

  民進黨繼謝長廷訪問大陸、打開雙方交流大門後,蔡英文也邀請大陸經濟學家來臺專題演講,雙方同時進行溝通、交流。民進黨內重量級人物紛紛展開與大陸的接觸、互動,這對兩岸關係發展固然是件好事,但這絕對還不夠,希望民進黨能進一步,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路線。

  眾所皆知,自1987年臺灣當局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這20多年來,雙方關係發展非常迅速。在人員往來方面,目前大陸已是臺灣民眾出外旅遊最多的地區,2012年臺灣有超過534萬人次赴大陸旅遊,同時也有超過258萬人次的大陸人士來臺。

  今年兩岸提高平均每日來臺的大陸觀光客人數,團客人數由4,000人調高至5,000人;個人遊人數由1,000人調高至2,000人,未來兩岸人員往來會愈來愈密切,不但可以增加相互了解、避免造成誤解,也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産生穩定的重要作用。

  在雙方經貿往來方面,隨著兩岸人民往來的熱絡,兩岸經貿合作也日益密切,臺商投資大陸更是逐年增多,目前大陸為我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及第二大進口夥伴,也是臺商對外投資最多的地區。

  今年1月1日臺灣列入ECFA早期收穫計劃的539項産品、大陸的267項産品,全數實施零關稅,截至今年4月底,ECFA累計為臺灣産品出口大陸減免關稅金額已超過250億新台幣,對於促進雙方經貿往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兩岸制度化協商方面,自2008年6月海基、海協兩會恢複製度化協商以來,雙方已經舉行9次會談,簽署19項協議,這些協議涵蓋範圍甚廣,包括經濟、文化、司法等層面,不但為兩岸交流合作解決問題,也為雙方關係未來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

  這5年來,兩岸和平發展已是雙方的主流民意,並成為臺海安全的最佳保障。兩岸透過密切的交流合作,讓雙方人民能看清和平發展的重要性,理性選擇兩岸未來發展路線,任何意識形態、政治口號都無法撼動兩岸和平發展的大趨勢。

  然而,殷鑒不遠,在2000年至2008年民進黨執政時,意識形態淩駕一切,對大陸採取政治對抗、經濟封鎖、文化斷絕的政策,違背兩岸和平發展的大趨勢,導致兩岸關係緊張、臺灣內部紛爭、對外經貿被邊緣化的危機,希望民進黨能記取歷史教訓。

  民進黨應該根據客觀事實、放棄意識形態、支援和平發展、推動互惠雙贏的兩岸關係,並且順應世界潮流,替兩岸關係搭一座橋,而不是築一堵墻,為臺灣民眾建立最有利於未來發展的兩岸關係。

  特別是目前兩岸服務貿協議正準備送到“立法院”審議,希望民進黨能予以支援通過,讓臺灣服務業能拓展大陸的廣大市場,並透過雙方的相互投資與交流合作,將服務業的餅做大,創造更多的商機與就業機會。

  除此之外,目前兩岸海協會、海基會互設辦事機構的相關“修法”也已送進“立法院”,兩岸海協會、海基會兩會互設辦事機構,不但代表兩岸關係的向前發展,也為兩岸人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希望民進黨也能支援,儘快完成修法工作。

  過去5年多來,兩岸重啟制度化協商,雙方關係邁入60年來最穩定的階段,這些協議為兩岸同胞帶給許多正面效益,我們要好好維繫這得來不易的成果,未來兩岸和平發展還有許多事要做,需要臺灣朝野各界攜手合作、共同努力。

  目前謝長廷與蔡英文已經為民進黨打開兩岸交流的大門,誠摯希望民進黨能進一步支援兩岸和平發展的路線,為雙方交流合作打造更完善的環境,為雙方人民創造更多的“和平紅利”,讓企業能賺大錢,人民能夠安居樂業。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