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重視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第小偷”

時間:2013-03-20 13:59   來源:台灣網

  在經濟學中,常把政府看作是經濟發展的“有形之手”,而把市場看作是“無形之手”,但很多時候又存在政府與市場缺位失靈現象,這時就需要一些社會非營利性組織,也就是“第小偷”來彌補這一缺陷,發揮配置資源的作用。從兩岸關係的發展進程來看,“第小偷”主要包括兩岸相關事務性組織、行業性組織及慈善組織三大類。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學博士伍湘陵19日在華廣網刊文表示,深化兩岸關係,推動兩岸交流,尤其是增進民間往來,“第小偷”作用不可忽視。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由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期,全方位的拓展和推進兩岸社會各領域的交流也要求“第小偷”動起來為提高兩岸交流的品質和效益服務。

  全文內容如下:

  在經濟學中,常把政府看作是經濟發展的“有形之手”,而把市場看作是“無形之手”,但很多時候又存在政府與市場缺位失靈現象,這時就需要一些社會非營利性組織,也就是“第小偷”來彌補這一缺陷,發揮配置資源的作用。同樣,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第小偷”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基於兩岸特殊的政治關係,當前兩岸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領域交流中,政府和市場的作用都沒有完全發揮出來,“第小偷”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陷,對兩岸關係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兩岸關係的發展進程來看,“第小偷”主要包括兩岸相關事務性組織、行業性組織及慈善組織三大類。它們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事務性組織。兩岸事務性組織對兩岸關係的正向發展發揮著基礎性作用。自1987年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交往日益頻繁,由此衍生出了許多新事務與新問題,如兩岸間的財産繼承、經貿糾紛、社會犯罪等都亟需協商和處理。當時,臺灣當局推行僵化的“三不政策”,導致兩岸缺少正式的溝通渠道。在此背景下,兩岸雙方各自成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通過這個常態化的交流協商平臺來承擔和處理兩岸相關事務。可以説,海協會與海基會是兩岸事務性組織的典型代表。

  為有效促進兩岸間的事務性協商,1992年,兩岸兩會就一個中國的原則問題達成了共識。這一共識簡稱為“九二共識”,其核心精神就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會對處理兩岸相關事務進行了多次協商。尤其是2008年以來,兩會協商取得了包括兩岸雙向直接“三通”、陸客赴臺遊、陸資入臺、ECFA協議等眾多成果。當前,兩岸關係進入了穩步推進、全面發展時期,兩岸兩會除了要繼續發揮其溝通與協商的平臺作用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兩會的協商,集兩岸同胞的共同智慧促進兩岸各領域設立更多的事務性組織,從而提高兩岸社會交流的層次,為兩岸政治對話創造條件。

  二、行業性組織。“先經後政”是兩岸交流的一個重要原則。在這一原則指導下,隨著兩岸經貿交流規模和層次的擴大,相關行業性組織在兩岸經貿交流中的作用也越加明顯。由於兩岸交流涉及的領域較多,為實現有效對接,就需要兩岸相關行業性組織協商達成共識。一方面,這可以從整體上把握行業的發展趨勢,實現兩岸各行業領域中的科學規劃與合理佈局;另一方面,兩岸各行業性組織能根據實際情況,從本行業出發制定合作與發展的技術標準、行業秩序以及協調行業糾紛,為兩岸經貿發展優化環境。

  目前,兩岸已成立了相當多的行業性組織,如海峽兩岸通信交流協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海峽兩岸網際網路交流委員會等,為促進兩岸各領域間的合作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兩岸經貿交流層次的提升,兩岸相關行業性組織已開始互設辦事機構,如臺灣貿易中心在上海與北京設立了辦事處,大陸首家駐臺辦事處——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也已設立。兩岸雙方分別授權的行業性組織,通過互設辦事機構能更好地為兩岸同胞服務,維護兩岸同胞的權益。

  三、慈善組織。慈善文化建設是構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海峽兩岸慈善文化同屬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兩岸慈善文化發展與交融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海峽兩岸慈善文化得以傳承和交流的一個重要載體便是慈善組織。擴大兩岸慈善組織交流有利於促進兩岸公益合作與公益救助,推動慈善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上,發揮兩岸慈善組織的作用,可以提升兩岸同胞間的民族情感,凝聚和擴大兩岸同胞的共識。目前,兩岸慈善組織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交流也越來越頻繁,這對深化兩岸關係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深化兩岸關係,推動兩岸交流,尤其是增進民間往來,“第小偷”作用不可忽視。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由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期,全方位的拓展和推進兩岸社會各領域的交流也要求“第小偷”動起來為提高兩岸交流的品質和效益服務。(伍湘陵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學博士)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