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漂泊臺灣的明代佛像河南尋根

時間:2013-04-15 08:50   來源:新華網

  經多方努力,一尊漂泊臺灣的明代佛像,在河南找到了自己的老家。500多年前,它就端坐在河南省正陽縣的“十方禪院”。

  這尊石造佛坐像,高143釐米,為明英宗正統四年九月(西元1439年)作品,距今574年,大理石材質。佛像的佛臺座下方刻有“汝寧府真陽縣”等銘文,因年代久遠,銘文上有的字已不清晰。

  這尊佛像是今年初臺灣財經巨子葉景成先生捐贈給天津市武清區政府的,同批捐贈的佛首、佛像共32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臺灣人士向大陸捐贈文物數量最多的一次。

  32個捐贈佛首佛像中,9尊完整的佛像、佛龕由武清區永久保存外,其他23尊佛首期待身首合璧。為給這批佛首尋找佛身,武清區成立佛首回歸尋根組委會,在全國各省市尋訪相應佛身。

  今年3月下旬,得知專家鑒定一尊明代佛像有可能來自河南省正陽縣後,正陽成立了回歸石造佛坐像歸屬地調查組。經過近半個月的調查,終於覓到它的家。

  正陽縣得出結論:經廣泛走訪和調查,葉景成先生捐給天津武清區人民政府的大理石坐佛造像為正陽縣慎水鄉吳灣村謝莊村民組(原汝寧府真陽縣真陽鎮南嶽社謝莊)‘十方禪院’前身(真陽寺)的佛像。

  正陽調查組稱,《正陽縣誌》《正陽人物志》載,“十方禪院”前身叫真陽寺,再往前是“南嶽社”。這尊石造佛坐像,是從“十方禪院”流失的,至於如何到了臺灣,已無從考究。

  經現場考察,武清區回歸石造佛坐像尋根調查組認同了正陽縣的調查。

  明代佛像何時榮歸故里,武清和正陽兩地政府正在積極協商,爭取使這一源自大陸、流散臺灣的佛首,早日在原鄉身首合璧。(記者 桂娟)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