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同名村續緣之旅:一樣地名 兩岸情長

時間:2013-07-04 08:37   來源:廈門日報

閩臺同名村續緣之旅:一樣地名兩岸情長

  為期一週的第五屆海峽論壇日前在廈門落幕,閩臺“同名村 心連心”聯誼活動周作為論壇新增活動之一,吸引眾多媒體的目光。

  “請問臺灣蔡厝村的代表來了嗎?”“請問如何聯繫臺灣蔡厝村的代表?”……在閩臺兩岸“同名村 心連心”聯誼活動周活動簽到臺前,來自廈門翔安區蔡厝村的村代表蔡福東急切地詢問著。此時,這位老人心裏牽掛的是海峽對岸離別多年的鄉親,更是兩岸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一樣地名,兩岸情長。明清以來,臺灣和大陸兩地民眾互有遷移,尤以福建先民移居臺灣居多,約80%的臺灣鄉親祖籍在福建,在對臺交流交往中有著獨特的“五緣”優勢。福建先民聚族而居,在墾荒地上形成了以福建祖籍地的原鄉名稱或故里傳統習慣來冠名的村落,以此銘記自己的祖籍。“同名村”即是臺灣一些村落地名,與大陸祖地“同根、同源、同名”。目前,閩臺兩地共有400多個同名村,其中,廈門就有4個,為翔安區的蔡厝、彭厝和集美區的板橋、侖上。

  據廈門市臺聯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永東介紹,為做好海峽兩岸“同名村 心連心”活動,廈門市臺聯迅速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4月份,市臺聯多次赴集美區、翔安區統戰部、區臺辦,詳細了解同名村的歷史沿革、現有人口、主要姓氏、社會經濟以及民俗風情等基本情況。在充分了解四個村落情況的基礎上,市臺聯還親自到村落實地考察調研,找尋兩岸同名村之間的歷史文化淵源。考察中,市臺聯一行受到了村民們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招待。談起在臺灣還有與自己同根同源的同名村,彭厝社區老年協會常務副會長彭文質十分激動。他向考察團一行描述了閩臺彭厝村之間數百年來的血脈聯繫,也表達了對臺灣鄉親的思念之情。他説,兩岸的同名村鄉親都是一家人,廈門宗親始終沒有忘記臺灣宗親,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和臺灣宗親對接上,以後多交流,也歡迎臺灣鄉親常回來看看。

  活動不僅得到了廈門宗親的熱烈支援,也吸引了來自臺灣新北、臺南、彰化、嘉義等13個市縣,28個鄉、鎮、村、裏負責人及村代表共62名鄉親前來參加,活動在濃濃的兩岸親情中延續。6月16日,19個閩臺同名村以“雙方互動、互惠雙贏”的原則,簽署了友好交流合作意向。按照意向,雙方將定期或不定期互訪,深化彼此情感、友誼和共識;適時在閩臺兩地舉辦民俗、宗親、民間信仰等考察,相互提供便利和服務;利用各自優勢,在資源、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方面協作,在政策範圍內,促進兩地企業和民間合作。

  閩臺同名村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閩臺民間交往的宗親、血親聯繫,更是維繫兩岸同胞不可割斷的親情、鄉情之情結所在。首屆海峽兩岸“同名村、心連心”活動促進同名村鄉親通過溯源探本、建宗立業,深化兩岸同名村的聯絡聯誼,進一步延續閩臺鄉情,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合作向更寬領域發展。(記者 肖傳惠 通訊員 王珊珊)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臺盟):是由居住在中國大陸的臺灣省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是與執政黨中國共産黨通力合作的一個參政黨, 1947年11月12日成立於香港。廈門臺盟組織于 1983年7月20日成立,1987年10月27日更名為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廈門市委員會(簡稱臺盟廈門市委),現有盟員201人。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簡稱全國臺聯):于1981年12月27日在北京成立,是臺灣各族同胞的愛國民眾團體。廈門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先於全國臺聯在1981年7月18日成立。據統計,目前在廈常住臺灣同胞約有13萬人,定居臺胞3200多人。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