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故宮相隔60年實現首度合作 期待更深入交流

時間:2009-10-09 09: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10月6日,“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預展,圖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雍正所穿鎧甲。 中新社發 黃少華 攝

  10月6日,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向臺北故宮博物院致贈《清乾隆朝清文大藏經》,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回贈《清康熙朝藏文龍藏經》。兩岸故宮60年來首度合辦的展覽“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7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展,這是兩岸故宮開啟“務實交流”後,交出的首張亮眼的成績單。 中新社發 黃少華 攝

  中新社北京十月七日電 (記者 曾嘉)相隔一甲子,兩岸故宮破冰合作“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七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連日來,島內輿論高度評價兩岸故宮的首度合作,並期待雙方未來進行更深入的實質交流。

  今年可説是兩岸故宮的破冰之年,年初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北京故宮院長鄭欣淼先後率團登陸、登臺互訪,擬定出九項交流共識,其中一項是“建立展覽交流機制”,“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便是首張成績單。此次展出除了臺北故宮的二百零三件藏品,也借展北京故宮三十七件雍正文物。

  北京故宮院長鄭欣淼更特地率團赴臺參加開幕活動,他表示,這次舉辦“雍正大展”最大的意義,就是讓兩岸故宮在相隔六十年之後,可以再次重新合作交流。“我們兩岸故宮本身通過雍正皇帝作為一個開端吧,開啟了我們兩岸合作的路子。” 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也表示,“雍正大展”將是兩岸故宮務實交流的新起點,未來雙方將進行更深入的實質合作。

  與此同時,瀋陽故宮院長武斌、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也相繼提出和臺北故宮合作的意願,兩人也專程赴臺參加“雍正大展”開幕活動,並進一步討論未來合作方向。

  島內媒體大都以“兩岸故宮破冰 雍正展只是開端”、“故宮溯源 大展奏出首部曲” 、“雍正大展七日開展 兩岸故宮開啟交流新起點”等題目,在顯要位置或黃金時段,對展覽進行全方位報道,認為雍正展為兩岸文物交流寫下里程碑,並對於明年“原北平故宮博物院藏品資料溯源計劃”表示期待。

  兩岸故宮的前身——原北平故宮博物院成立於一九二五年十月,後來因為日本發動“九一八”事件侵略中國,故宮文物兵分三路南遷;到了國共內戰時,一共有三千八百二十四箱文物遷到臺灣,從此有了“一宮兩院”——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由於兩岸故宮有共同的淵源,對於這段故宮文物南遷的過程,兩院也有相關檔案資料,由於彼此認為有必要了解這段重要的歷史,因此希望藉由“原北平故宮博物院藏品資料溯源計劃”共同回顧。鄭欣淼説:“特別是文物南遷這段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和中華民族是共命運的,和中華民族的感情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有必要共同回顧這一段歷史。”

  周功鑫也認為,當年故宮文物因為戰爭而南遷,過程中有不少文物散落在各地,這次“雍正大展”特別請到南京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就是希望大家將來能一起研究,把當年一萬九千多箱南遷的文物做有系統的研究,還原一九二五年故宮成立時,宮裏完整的收藏數據。

  二0一0年十月正好是故宮成立八十五週年的日子,北京故宮還將舉辦“故宮學學術研討會”,周功鑫已經允諾出席,希望讓兩岸故宮交流可以更廣泛。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