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改寫新高

2013-08-08 10:09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林天泉

  7月底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在中間價延續窄幅波動的同時再度走強,並於8月7日盤中創出6.1189的歷史新高。綜合各方分析,近期人民幣市場匯價轉強,或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改善、美元階段性回調,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和匯改進程的穩步推進。下階段,人民幣有望維持相對強勢,但美元潛在升值預期將限制人民幣走強步伐。

  即期升值預期增強

  盤整近兩個月後,7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再度走強。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8月7日即期詢價交易盤中,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度觸及6.1189,打破了5月底創出的6.1210的歷史最高紀錄。該即期匯率收報6.1193,較前一交易日上漲25基點或0.04%。

  外匯交易人士指出,美元指數在過去三個交易日連續下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隨之上演“三連漲”,為人民幣即期匯率突破前期高點提供了動力。不過,人民幣中間價並未脫離近兩個月來的窄幅運作區間,因此不能完全解釋即期匯率何以創出新高。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7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726,較上一交易日上漲27基點,為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但總體仍延續著圍繞6.1700一線的震蕩運作態勢。

  在中間價未明顯升值背景下,人民幣即期匯率創新高的動力,應主要來自於市場層面。值得一提的是,與7日中間價相比較,人民幣即期匯率最大波幅達到0.87%。這一數據在今年前5個月長期保持在0.9%-1%區間,從6月份開始逐步下降,並在7月11日創下0.40%的去年四季度以來最低值。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幣交易價格波動幅度自從6月份以來的下降,反映出人民幣即期市場升值預期減弱,而自7月中下旬以來重新向交易區間的上限靠攏,則顯示即期市場上升值預期在重新增強。7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最大交易波幅一直穩定在0.8%上方。

  三大因素支撐強勢

  進一步看,近段時間人民幣即期匯率升值動力重新增強的原因,綜合各方分析大致可歸結為三個方面。

  其一,市場逐漸對中國經濟“下限”形成一致認識,增長預期有所改善。今年6、7月份,人民幣即期匯率升值預期明顯降低,遠期貶值預期則顯著擴大。背後一個重要原因是,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持續不及預期,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凸顯,市場對中國經濟繼續放緩的擔憂加大。但伴隨著高層強調“穩增長”的聲音增多,特別是明確提出使經濟增長不滑出“下限”後,市場普遍認為今年GDP增長率的底線就在7.5%,未來中國經濟繼續下滑的空間不大。

  其二,由於美聯儲回避明確QE退出計劃,美元和美債收益率出現回調。前期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在今年9月啟動QE退出進程,國際資金回流美國,推動美元和美債收益率上行,也是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預期減弱、匯價上漲放緩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7月過後,伯南克口風有變,聯儲議息會議同樣對QE退出避而不談,攪亂了市場的一致預期,美元因此出現較明顯回調,美國國債收益率亦較前期有所回落。從貨幣角度看,美元走軟,則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動力增強;從資金流動來看,美債收益率回落,而人民幣國債收益率6、7月出現較明顯上行,使得人民幣重新出現無風險套利機會,外匯資金流出可能放緩。

  其三,有機構認為,人民幣持續相對強勢,亦得益於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和匯改進程的推進。

  後市將穩中趨升

  市場人士指出,經濟增長預期的改善以及人民幣國際化和匯率政策改革,有望維持人民幣的相對強勢特徵。不過,美元走強將限制人民幣升值幅度。預計未來人民幣匯率穩中趨升。

  在前述三大因素中,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底部”預期形成,將繼續構成人民幣強勢的支撐。同時,來自農銀國際的報告指出,預期在今年下半年將見到積極的人民幣匯改措施,包括擴大人民幣匯率的交易區間、可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的資本賬戶自由化以及阻止投機資金流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不會因為短期波動而受阻,而政府正試圖通過開放資本賬戶下的投資渠道來對衝人民幣需求的下跌,相信這些措施將可以保持人民幣穩步的升值趨勢。

  不過,美元走軟可能只是暫時的。下半年美國經濟增長可能提速,就業水準逐步向QE退出的閥值靠攏,美聯儲逐步削減直至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是大勢所趨,啟動時點仍可能出現在今年三、四季度,屆時預計美元將重新走強,新興市場資金外流壓力猶存,將減弱人民幣升值動力。

  總體看,未來人民幣有望保持相對強勢,但升值步伐將明顯放緩。以近期人民幣市場匯價再度走強來看,外匯資金流出可能有所緩和,人民幣外匯佔款或適度恢復增長。(記者 張勤峰)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