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數據折射宏觀經濟趨穩

2012-10-26 09:36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范樂

  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銀行業金融機構三季度消費信貸與戰略性新興産業、小微企業、“三農”、保障房貸款增速保持高增長態勢,不良貸款比例繼續控制在較低水準,風險管理和風險抵禦能力進一步增強——

  銀監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按照境內匯總數據計算,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本外幣合計65.46萬億元,同比增長16.39%;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2.5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6%。三季度消費信貸增速與戰略性新興産業、小微企業、保障房貸款增速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

  與此同時,銀行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也在進一步增強,截至9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控制在0.97%以內,與年初基本持平。貸款損失撥備覆蓋率達290.1%,比年初提高11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認為,這表明我國宏觀經濟基本面趨於穩定並繼續出現積極變化。

  消費信貸推動內需增長

  各商業銀行加強産品創新,豐富産品體系,力推差異信貸政策,完善個貸流程,開闢綠色通道

  今年以來,各商業銀行加強産品創新,豐富産品體系,力推差異信貸政策,完善個貸流程,開闢綠色通道。如工商銀行推出個人文化消費貸款、個人留學貸款、個人遊艇貸款等産品;農業銀行研發了個人自助迴圈貸款和“卡捷貸”功能,在自主支付許可的範圍內,支援居民通過網銀、POS等自助渠道進行用信。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5大商業銀行支援消費貸款餘額61371億元,同比增加7055億元,增長12.99%,前三季度累計投放消費信貸11242億元。

  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52991億元,同比增加6224億元;汽車消費貸款597億元,同比減少316億元;教育、醫療及旅遊貸款118億元,同比減少18億元;個人綜合消費貸款6270億元,同比增加638億元。

  5家大型商業銀行今年前三季度新發放信用卡3511萬張;累計交易量達28895億元,同比增加10819億元,增長59.85%。

  政策扶持完善金融服務

  改善小微企業貸款差異化管理,向新興産業實施政策傾斜,“三農”金融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影響,今年以來個別地區經濟發展出現了外部市場萎縮、企業成本上升、經濟效益下滑等不利因素,銀行小微企業資産品質出現波動,不良貸款反彈壓力增大。對此,銀監會進一步改善小微企業貸款差異化管理,在風險權重、存貸比、不良貸款容忍度等方面給予一定政策傾斜,在小微企業集中地區批量增設專營機構,有序推進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含小微企業貸款、小微企業主貸款和個體工商戶貸款)達14.18萬億元,佔全部貸款餘額的31.77%;小微企業不良貸款餘額達3318億元,不良貸款率達2.78%。

  銀監會還通過監管政策和窗口指導,積極引導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向新興産業實施政策傾斜,使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新裝備等新興産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今年前三季度,國家開發銀行和5家國有商業銀行新增新興産業貸款1317億元。截至9月末,這6家銀行的該項貸款餘額為9385億元。

  “三農”金融服務能力也得到明顯增強。截至9月末,全國共組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858家,其中村鎮銀行799家。已組建的村鎮銀行中60%在中西部地區,82%的貸款用於服務“三農”和支援小微企業。三季度以來,銀監會除了繼續推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建設,還積極組織銀行業實施“金融服務進村入戶”、“惠農陽光信貸”等農村金融服務工程,制定《農戶貸款管理辦法》等鼓勵政策。

  保障房建設資金有保障

  加大信貸支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優化信貸審批流程,加強保障房建設貸款風險防範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餘額達6139億元,當年新增1487億元,同比增長47.6%,有效推動了一大批安居工程項目建設進度和相關産業的提升幅度。據了解,銀監會今年以來積極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加強管理、防範風險的基礎上,加大信貸支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力度。

  在保障房建設信貸政策方面,銀監會支援設立省級、計劃單列市政府保障性住房融資平臺,統籌轄內廉租房、公租房和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管理、融資和償債;積極改進信貸管理模式,簡化審貸手續,優化信貸審批流程;貸款利率按人民銀行利率政策執行,根據風險原則定價。

  對於保障房建設貸款的風險防範,銀監會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密切關注保障性住房建設實施進展,建立保障性住房償債基金,科學設定還款方式。

  據悉,為保證保障房建設貸款規範運作,銀監會還建立了專項統計制度,按季度統計監測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援保障性安居工作貸款情況,並將相關情況及時反饋給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國家統計局。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