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出奇招攬客:買理財産品送蔬菜

2013-05-16 08:38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王偉

  4月份理財産品發行量收益率雙降

  4月份銀行理財産品面臨了諸多的困境。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産品的整體發行和收益率出現了雙降,雖然部分銀行為了吸引客戶,推出了多個年化收益率高於市面其他同類産品(最高達5成)的産品來吸引客戶,但整體理財産品的銷售仍不夠理想,不少理財經理為了廣納客戶,採取了多種行銷手段,其中,不乏一些群發手機短資訊、微信攬客、社區宣傳等招數。

  雖然部分銀行的理財産品以拉高收益來吸引客戶,但投資者不能盲目跟風。“有的産品起點高達百萬,有的銀行借助理財産品的幌子宣傳,事實上銷售的是私人銀行的信託産品。”一位業內人士認為。

  收益率普降 理財産品賣不動

  近日,多位市民向本報記者反映稱接連收到了多家銀行的理財産品推銷短信。盧先生也表示,近日他已經收到了四五家銀行發來的理財産品推銷資訊,“這幾家銀行以前都沒有接觸過,也沒有在那裏辦理過業務,不知道是從哪獲得了我的資訊。”盧先生表示,一般來説,都是一些商家通過購買客戶資訊來群發廣告資訊,但是銀行也用這種方式招攬生意還是頭一回見到。

  除了短信行銷,記者注意到,有銀行還開設了微信賬號招攬生意,除了部分銀行總行開設的公開賬戶,還有各家支行自行開通的微信賬號。

  另外,天河某住宅區的陳阿姨表示,還有的銀行現場提出買理財産品可以送蔬菜的噱頭。

  與銀行賣力吆喝理財産品相關聯的是,記者發現,近期,銀行理財産品市場發行量明顯受到衝擊。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顯示,4月份(3月29日至4月28日)各商業銀行共發行2439款理財産品,環比下降12.8%。

  除了發行量下降,收益率方面也不理想,相關數據顯示,5月上旬銀行理財産品發行841隻,半年期以內理財産品收益率上限為4.06%~4.25%,優選財富研究員趙堅表示,而2~3月的時候同一款期限的産品收益率還能達到4.6%~4.8%。

  部分股份制銀行逆勢而上

  記者了解到,雖然整體的收益率降低了,但是也有部分銀行近期理財産品收益率離奇升高,如:中信銀行名為“惠益成長17號1期”的兩年期理財産品,雖然起步是100萬元,但收益率竟然高達6.5%,另一款同系列的270天的理財産品,銷售起點是10萬元,但年化收益率也去到了5.3%。而興業銀行方面,一款半年期的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也在5.3%,“可以説這些收益率都較同行的産品要高出不少,有的甚至較同期限的相同類型産品高出50%。”常年關注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者梁小姐表示。

  趙堅分析認為,“非標準化債權資産”超標比較嚴重的銀行,多為股份制銀行,如中信銀行非標債權佔理財産品比重達60%以上,遠超監管層35%的要求,所以要發行更多不含“非標準債權”投資的理財産品,擴大基數規模,從而攤薄稀釋“非標債權”的佔比。這就是部分股份制銀行近期理財産品收益較高的原因。

  業內: 個別銀行銷售任務增七八倍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不少銀行總行往下屬分行分派的任務也比往年多了不少,“我們今年的理財産品銷售任務是去年的八九倍。”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某股份制銀行工作人員表示。

  某股份制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張先生説:“雖然銀行宣傳得很好,但事實上有的産品是私人銀行中心銷售的信託産品,並非是純理財産品,只是打著理財産品的幌子。”

  事實上,當理財産品收益太高的話,相應的風險也會變高,受到相關監管部門的限制,銀行就會利用提高準入門檻處理,“因為監管部門擔心收益率高,風險高,而提高準入門檻的話,銀行就會用可以賣給能夠承擔風險的人來作為説辭。”張先生表示,但是理財産品的門檻高,範圍也受到限制。

  優選財富研究員趙堅表示,銀監會“8號文”的威力還在繼續蔓延,因投資渠道收窄,造成銀行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普遍下跌;而失去了高收益率的支撐,客戶對其關注的熱度也隨之降低。  文、表/記者李婧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