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前高凈值人群對境外理財産品需求的不斷攀升,近期跨境理財産品成為高端理財市場的新寵。據了解,目前國內銀行的跨境理財主要以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同業外匯拆借、國際結算、發行大額可轉讓存款證等幾塊業務為主。業內人士指出,由於境外離岸、在岸業務具有較大的優勢,未來這種境外投資産品會越來越多,境外投資或將成為國內私人銀行的另一個主力戰場。
金融機構發力跨境理財産品
記者注意到,近期不少銀行紛紛力推跨境理財産品,如日前某外資行推出了一款3年期澳元浮動收益型代客境外理財産品,産品掛鉤于澳元/美元匯率,認購起點為20000澳元,投資者只要持有到期就可獲100%澳元票面本金返還,該産品最終年化票息率可能會高於或低於指示性年化票息率,但不會低於3.75%,而截至目前,其指示性年化票息率為7.00%。近期某信託公司也推出一款名為“華寶-境外市場投資1號”的QDII産品,該産品為國內首只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産品,投資期限為1年,用於認購在香港市場發行的封閉式基金,該基金專項投資于一年期有擔保的公司債券。
收益率更具優勢
某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介紹,目前代客境外理財産品可分為兩類:産品型,即銀行將理財資金投資于某一指定産品;基金型,與QDII基金類似,即投資于一個資産組合,銀行是資産組合管理人。其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可投資的境外固定收益類産品包括債券、票據和結構性産品,這些産品的風險較低,但收益卻相對普通債券要高出不少,因此與普通銀行外匯理財産品相比,跨境理財産品的收益率更高。如目前銀行一年期美元保本型理財産品收益率普遍在3%左右,而投資于美國票據的跨境理財産品收益率則高達3.5%%以上。而QDII産品由於要面對境外市場的投資風險、匯率變化等多重風險,更適合配置到投資組合中去。
該人士指出,總體而言,這類産品更適合收入水準較高、投資經驗較為豐富、具有較強的風險承擔及産品理解能力的,能夠承擔人民幣本金損失風險的激進型投資者。
首選保底收益型産品
理財師張艷麗表示,投資者可先到銀行、信託公司、基金公司等發售跨境理財産品的金融機構購開戶購買這類産品,一般情況下,投資者需要先將人民幣換成美元,産品投資結束後,銀行結匯後再以人民幣的形式支付給投資者。但經過這樣的換匯和結匯,匯率方面的損失可能會使投資者面臨人民幣本金損失的風險。因此,建議投資者最好購買一些具有保底收益的跨境理財産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匯率風險所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