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環境日趨完善 推出期權“萬事俱備”

2012-05-15 13:22     來源:中國證劵報     編輯:范樂

  “我國商品期貨市場已經發展20多年,股指期貨正常運營亦兩年有餘,推出期權時機已經成熟。商品期貨市場推出期貨期權,期指市場推出股指期貨期權,這與境外期權發展路徑是一致的。”永安期貨總經理施建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期權推出已“萬事俱備”

  武漢大學教授葉永剛認為,無論是理論基礎還是人才儲備,我國期貨市場都具備了推出期貨期權的條件。“相關研究已經具備。從2002年開始,武漢大學、中央財大等五個高校開設金融工程專業,接下來很多大學也紛紛開設了類似專業。期貨期權相關專業非常搶手。”葉永剛認為,這為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做了充足的人才儲備。

  完善的制度建設和良好的市場環境則打下了堅實基礎。“近兩年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隊伍的發展壯大為期權交易提供了合適的交易主體,技術方面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和保障。”南華期貨總經理羅旭峰認為,快速發展和逐步擴大的期市規模是推出期權交易的物質基礎。

  施建軍認為,從監管角度看,在世界範圍內建立集中統一的全國性機構統管證券和期貨期權市場已成為大趨勢。我國仿傚美國採用了集中立法型監管體制,設立全國性監管機構,負責總體監管金融市場,這類機構通常得到政府的充分授權,有足夠的權威來維護金融市場的正常運作,監管措施具有強制性。加之交易所、期貨業協會自律組織的協助,我國對期權等高級衍生品的監管體系已經趨於完善。

  滿足糧商農民避險需求

  作為世界糧食貿易巨頭之一,路易達孚對相關期貨工具的運用可謂爐火純青,而這也正是這家“超級糧商”屹立不倒的秘訣。“只用期貨沒有期權相當於‘少了一條腿’。期權就是買一個看多或看空的權力,這個權力可以對企業的風險有一個封頂。”路易達孚中國公司負責人陳濤表示。

  “期權並不是一個品種,而是一種新的交易方式,是一種化解轉移期貨價格風險的工具。”北京工商大學教授胡俞越認為,期權在國際上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然而中國並非沒有類似的市場經驗。

  “我們國家很多農産品採用最低保護價收購其實就是部分利用了期權的原理,相當於一個看漲期權。”胡俞越表示,比如國家出臺一個保護價格,如果市場價格低於保護價,農民可以把糧食賣給國家,如果市場價格高於收購價,農民可以放棄最低價收購,以市場價銷售。有了這個基礎,推出期貨期權後,市場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這等於把選擇權給了農民,如果推出期貨期權,棉花、大豆等品種都可以採用這種方式。”他認為。

  助期貨業“反哺”實體經濟

  陳濤認為,期貨期權的出現可以活躍期貨市場相關品種。期貨與期權市場相互促進相互保護,“這利於活躍市場。而充足的流動性正是期貨市場發揮功能的前提。”他稱。

  施建軍認為,期權將提升期貨公司資本實力和經紀業務規模。“如果推出相應的做市商制度,對期貨公司要求更高,後者也將提高公司註冊資本,以增強資本實力。”

  不但如此,期權將提升期貨公司從業人員技術水準。“由於期權的多功能性,會吸引各類行業的精英們加入,從學校到各類研發機構,從現貨商到各類投資者。”施建軍認為,推出股指期權後,在雙方相互認可的基礎上,期貨從業人員數量將有大幅提高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