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 如何藏匯於民

2012-04-23 08:53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范樂

  有一天,主要大宗商品以人民幣報價;兩個與中國無關的國家間的投資以人民幣結算。二戰前的英鎊、1945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時的美元、1999年的歐元,都經歷過上述夢想,誰能證明人民幣就一定不具備這種資格呢?

  近期的三項金融改革措施是金融市場的熱點問題,一是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點中真正的亮點,即放鬆個人境外直接投資;二是深圳金融綜合改革試點中的突破性舉措,即深港兩地的跨境人民幣貸款;三是自今年4月16日起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每日匯價的波動幅度從0.5%擴大到1%,銀行對客戶的每日美元現匯買入價與賣出價相對於中間價的波動幅度由1%擴大到2%。上述措施可謂一套組合拳,既反映了對人民幣匯率在未來仍將走強的預期,又昭示了今後一段時間我們將可持續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國際收支順差、貨幣升值和“藏匯於民”的困境

  順差和本幣升值是所有製造業大國都必然經歷的過程——商品競爭力推動了貿易順差,順差導致本幣升值預期形成,預期推動套利性資本流入,資本與金融項下順差進一步推高本幣匯率。二戰以來,美國、德國和日本都先後重復著上述進程,而現在輪到了中國。

  一是國際收支順差這一主基調未發生變化。2011年全年,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2017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2211億美元,國際儲備資産增加3878億美元。這意味著本外幣匯率預期將仍然處於人民幣升值而外匯貶值通道。

  二是本幣單邊升值成為順差的必然後果。從剛剛過去的2011 年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年末達到6.3009 元,一年升值幅度為5.11%。我們把目光再放遠一點,自2005 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11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31.35%,名義有效匯率升值21.16%,實際有效匯率升值30.34%。

  三是升值預期導致藏匯於民無法落實。近10年來,中國外匯管理當局的政策主基調是藏匯於民。其路線圖十分清晰:2002年,企業上年度經常項目外匯收入的20%不需結匯;2004年至2005年,藏匯比率迅速提高到30%至80%;2007年,取消賬戶限額管理;2008年,修訂後的《外匯管理條例》明確企業和個人可以按規定保留外匯或者將外匯賣給銀行。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徹底告別強制結售匯。但有趣的是,2002年至2011年,我國外匯儲備年均增加近3000億美元,是1994年至2001年年均增加額的12倍。這反映了一個基本事實——如果某種資産(在這裡是外幣)註定貶值,則沒有人會持有,因而藏匯於民在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下顯然變成了一個偽命題。

  從藏匯轉向用匯並擴大匯率浮動區間是必然選擇

  既然存在藏匯於民的困境,我們不妨換一下思路:首先,如果外匯運用具有更為廣闊的渠道,那麼就有可能存在通過放鬆資本管制,特別是放鬆對國內投資者運用外匯對外投資的管制,使得用匯收益超越藏匯的匯兌損失——即,假設美元在未來3年間仍可能對人民幣貶值10%,但是運用美元的投資回報超過10%,則用匯將顯得更有吸引力。這或許是近期資本賬戶可兌換成為熱點話題的原因。其次,如果擴大人民幣兌美元的日均浮動區間,則雙向波動的可能性將變得更大——根據金融市場運作的基本邏輯,投資者不怕某種資産價格下跌,只怕資産價格不動;因此,更多的國內外套期保值者和投資者會進入該市場,則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將得以顯著提升。具體地:

  第一,用可能的投資收益抵補外幣匯兌損失。其含義是,假如中國的資産價格已經處於泡沫化階段,那麼以人民幣標值的資産(如中國的房地産、股票和各類準金融資産)的吸引力實際上處於下降通道,而在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未明顯改觀,美國復蘇一波三折階段,中資實體經濟在境外完成産業鏈延伸和資産擴張未必不是一個選擇,其結果可能是繞過貿易摩擦,也可能是實現低成本擴張。如此,則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變化:原本的藏匯擺明是讓企業承擔匯兌損失,但如今的用匯則可望帶來更高的收益。

  第二,在源頭上改變主權財富基金的單一操作方式。從更為宏觀的角度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淡馬錫、阿布扎比投資局等)或許是一種錯誤的發展思路,這是因為它太大了,很容易在市場上被狙擊。換一種思路,如果中國拿出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以招投標方式交由外向型企業運用【當然,按照QDPI(qualified domestic private investors)模式不得結匯,只能用之於境外】則很可能呈現的局面是外匯儲備運用渠道更為多樣化,收益率更為均衡。

  匯兌波動幅度變大是邁向人民幣國際化的又一步驟

  從遠期看,這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是因為,當前的政策調整與其説是一種改革,不如説是為未來真正的變革鋪路搭橋。此次人民幣外匯市場匯兌波動幅度的擴大與人民幣國際化這一遠期目標具有很強的關聯度。

  一是在近期會使得在一定程度上被“管理”的人民幣匯率呈現上揚態勢,但隨之而來的將可能是更大幅度的雙向波動。結果是,升值推動更多的投資者(包括外國央行)以持有人民幣作為儲備資産,且更多的雙邊和多邊貿易可望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這就是為什麼強勢貨幣更可能成為國際貨幣的原因。

  二是在長期升值背景下匯兌波動幅度的加大反而有助於人民幣成為一種更吸引眼球的貨幣,其金融屬性才可能得以展現,像樣的衍生品市場因而得以出現並進一步激活當前與現貨交易額極不相稱的遠期結售匯、掉期交易。歷史證明,只有一個活躍的貨幣即期和衍生品市場才可能推動該貨幣進入全球貿易和投資幣種俱樂部。那麼,也只有一個更為靈活的現貨市場,才可能使我們敢於做如下夢想——有一天,主要大宗商品以人民幣報價;兩個與中國無關的國家間的投資以人民幣結算。二戰前的英鎊、1945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時的美元、1999年的歐元,都經歷過上述夢想,誰能證明人民幣就一定不具備這種資格呢?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