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冷對“繳費”熱對“理財”客戶感受“不爽”

2012-04-20 10:31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面對購買基金的客戶異常熱情,面對繳納話費的客戶就“一個勁往外推”。針對不同業務,銀行的態度可謂大相徑庭。業內人士表示,儘管趨利是銀行的特徵之一,但其服務也要把握住基本的底線。另外,銀監會應加強對銀行“投訴”的監督,進一步促使銀行提高自身的服務水準。

  現象“繳費”業務不受銀行待見

  “這讓我感覺很不舒服。”劉女士感慨道。她向記者講述了幾天前她的一段親身經歷。在某大型國有銀行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營業網點,劉女士原本準備到櫃檯繳電話費。“大堂經理在我拿號時就問我辦什麼業務,當得知我是繳電話費時,就建議我去自助繳費機上辦理,但因為自助辦理列印出的發票和在櫃檯列印的發票不同,所以我堅持在櫃檯繳。當我説明這一情況後,大堂經理開始沒再説什麼。”劉女士説。

  但就在劉女士等待的時候,這位大堂經理再次過來詢問劉女士辦理何種業務。這一次,大堂經理建議劉女士“您可以到旁邊的銀行去辦理,他們那人少”。劉女士告訴記者,“我當時的心理感受很差。以前,如果我要購買理財産品或是基金,大堂經理可積極呢,給我推薦這個推薦那個,有時還會幫我拿兩個號以便讓我排隊快些。可為什麼當我辦理繳費業務時,他們的態度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呢?如果我購買理財産品,他們也會推薦我去旁邊的銀行買嗎?”

  李先生也碰到過類似情況。李先生對記者説,幾天前,他到銀行辦理業務,在窗口辦完了存款等業務後,準備順便繳一下電話費,但該櫃檯的業務員卻表示,“繳電話費請到自助繳費終端辦理”。“為什麼其他業務可以在櫃檯辦,繳費的業務櫃檯就要推出去呢?”李先生不解地説。

  原由不同業務考核有“側重”

  “現在,由於各個銀行的網點都向行銷型網點和自助型網點轉型,對於網點的普通員工而言,不同業務的考核貢獻確實是不同的。”一位銀行網點的工作人員坦言。他以自己所在的網點的考核體系來舉例,“每個員工都拿出自己原先工資的25%放到一個大池子裏,這部分作為績效獎金部分,也就是説,因為績效考核結果不同,有的員工掙得更多些,而有的員工掙得少些。而績效考核體系中,其中25%是計件考核,即業務量的大小決定考核分數高低,和具體業務類型無關;而另外75%則是依據具體業務的貢獻程度而定,行銷類的業務比普通的業務得分更高。”

  在這種考核體系下,工作人員更“歡迎”客戶購買基金和理財産品也就不難理解了。

  另一國有大型銀行北京某支行工作人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若行銷業績突出,到年底,一些基金公司或保險公司還會招待銀行員工出去旅遊,這樣看來,銀行工作人員偏愛行銷型業務是有其背後動力的。

  “我們有時候稱之為不同的業務效能不同,也就是不同的業務為銀行帶來的利潤是不同的。如此比較起來,肯定繳電話費業務産生的效能遠遠不如理財産品銷售業務。”另一股份制銀行支行網點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專家客戶擁有得到被公平服務的權利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因為銀行也是趨利的,所以這樣的現象並不奇怪。但是,他也提醒一點,銀行服務要把握住基本的服務底線,對於那些能給銀行帶來更多利潤的客戶可以提供更加尊貴的服務,但對於一般客戶,無論其在銀行的存款有多少,其能給銀行帶來多少利潤,也要保持服務水準的底線。

  北京市問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合夥人張遠忠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銀行這樣的行為是不妥當的,儘管各項業務給銀行帶來的效益有大小的區別,但是客戶擁有得到被公平服務的權利,銀行不能因為自身利益而損害客戶利益。銀行要意識到,不論是大客戶還是小客戶,一旦産生問題,其對銀行公眾形象的影響是同樣大的。

  “我國銀行目前仍以存貸差為主要利潤來源,中間服務的貢獻率較低。但是,隨著中間業務的進一步發展,銀行對於自身的服務品質的追求會越來越注重。”張遠忠指出。他也建議,銀監會應加強對銀行“投訴”的監督,進一步促使銀行提高自身的服務水準。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