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信用卡和儲蓄卡一樣成了很多市民持有的金融工具。雖然兩者都是銀行卡,但很多人卻不太了解兩者之間的各種區別。有些市民把信用卡當成儲蓄卡使用,待要取錢出來的時候,才大呼“虧了”!
柳州市民彭女士辦理了一張某銀行的信用卡,為了還款方便,她開通了短信賬單提醒功能。但最近2個月來,她沒有收到銀行的短信提示。彭女士非常納悶,因為她每個月都刷卡消費,會產生賬單,為什麼沒有短信提醒呢?她覺得是銀行方面出了問題,于是向工作人員反映情況。
工作人員經過查詢,發現彭女士的信用卡里有一筆現金余額,足夠償還彭女士幾個月來的欠款。于是向彭女士解釋,銀行的係統是還款日的前5天向用戶發送短信提示,但是如果欠款已經還了,係統就會自動取消用戶的短信提示,“因為您的卡里有超出欠款的余額,所以就等同您已經提前還了款,也就不會有短信賬單了”。
彭女士向家人了解才得知,3個月前丈夫要收一筆朋友的欠款,對方要用銀行卡來轉賬,丈夫就把彭女士的信用卡卡號提供給了對方。查出問題後,彭女士詢問是否能繼續使用短信賬單,銀行工作人員表示,這是係統自動發出和取消的,無法更改。如果將這筆存進信用卡的“溢繳款”取出,便可恢復短信提醒,但銀行會按照0.5%的比率收取幾百元的手續費。
據業內人士介紹,大多數銀行都會對“溢繳款”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比如中國銀行的收費標準為:領回金額的0.5%,最低人民幣5元,最高200元;建設銀行為領回金額的0.5%,最低人民幣2元,最高50元。但更多的銀行對這項手續費沒有最高限額。此舉主要是為了鼓勵用戶以非現金的方式來消費。業內人士建議,除非萬不得已,市民還是不要往信用卡內存錢,因為非但不會產生任何利息,大多數銀行還會收取手續費,于是就出現了像彭女士遇到的情況,無法享受應有的部分服務。
當然,也有部分銀行沒有收取這項費用。據中國工商銀行柳州分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因為一些市民還未了解到信用卡的很多限制,出于方便用戶的考慮,工商銀行對于在本地取出“溢繳款”不收取任何費用;在異地取款,也只是按照本行的標準收取異地取款的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