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理財產品 哪些理財產品風險較高

2012-03-31 10:55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范樂

  不久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根據該管理辦法,銀行不得無條件向客戶承諾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證收益率。與高收益相伴的是高風險,那麼——

  去年以來,歐債危機持續發酵、股市低迷也“拖累”了理財市場,不少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陷入虧損的境地。投資者應當審慎選擇理財產品,避免誤入“雷區”。

  到期收益難保障

  銀行QDII類產品為投資于海外市場的開放式海外基金,或是產品鏈接與投資開放式海外基金的票據的理財產品。截至2月17日,正在運行的241款QDII理財產品中,累計收益率為正的有128款,佔比53.11%,虧損面近五成。

  “出現虧損的QDII產品通常是與海外市場指數、基金、股票或大宗商品等挂鉤的結構性產品,可能預期收益率較高,但是到期收益還是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的。”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私人銀行財富顧問王錚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運行期在2年及以上的QDII理財產品虧損比較嚴重。

  據介紹,2007年前後發售的QDII理財產品,由于普遍挂鉤海外市場的股票、基金或相關指數等,產品設計時並未預料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因此這些產品一經售出就難改虧損的結局。從購買相關產品的客戶反饋來看,外資銀行的QDII產品虧損較多,原因是外資銀行發售該類產品的數量明顯超過中資銀行。公開數據顯示,在2007年前後,僅渣打銀行一家發行的QDII理財產品數量就已超過全部中資銀行發行的總數。

  王錚表示,當前投資者對QDII理財產品的接受程度較低,同時由于外圍經濟目前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資銀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已經沒有再推出QDII理財產品。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有部分客戶根據自己對于海外市場的判斷仍有購買QDII產品的需求。王錚提醒說:“購買QDII理財產品一定要厘清資金投向,不建議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買入。”

  權益類投資產品——

  風險較大易虧損

  權益類投資工具指上市公司股票、開放式基金(不含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封閉式基金、混合基金以及可分離債券中所含有的權證等。如果銀行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大部分投資于權益類投資工具,則存在較大風險。記者了解到,某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2010年1月定向發售給高端客戶的理財產品到期後虧損達16.45%,這款產品就是投資于權益類及固定收益類投資工具的。

  此前,銀監會曾下發通知,禁止銀行理財產品參與股票二級市場投資,但私人銀行等高凈值理財產品不在禁止行列。這類高風險產品就打起了“擦邊球”。

  為了滿足部分高端客戶的需求,一些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越來越高,風險也越來越大。據財匯資訊統計,今年以來各家銀行專門面向高端客戶發售的人民幣理財產品達833只,募集的資金不是投資于股市,就是給高風險行業提供融資,其風險不言自明。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