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正式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自上周末消息公布後,因擔心後期引發降息等連鎖反應,這幾日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市民以選擇中長期產品居多,風頭一時蓋過了3個月以內的短期產品。
昨日上午,市民王女士在一家銀行網點選購理財產品時,詢問理財經理有沒有收益較高的中長期產品。“已經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了,說不定過幾天還要跟著降息,到時候理財產品的收益肯定也要隨之下滑。”
記者隨後在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在售的一年以上理財產品發行數量較少,多數仍是3個月左右的產品。有銀行人士坦言,因貨幣政策轉向預期下,銀行為避免風險,設計的理財產品期限不會過長,以免產品定價過高而導致利率受損。但即便如此,數量不佔優勢的中長期理財產品仍是當下不少投資者的首選,有些市民沒有找到合適的產品,甚至直接存了一年期或兩年期的定期存款。
“很長時間以來,3個月以內的短期產品最受投資者青睞。”理財師吳丹說,這類產品流動性較強,年化收益率也不比中長期產品遜色多少,特別是在去年的加息通道中,銷售佔比一直都在半數以上。自從央行去年底至今連續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步伐停止,降息預期加強,中長期產品才逐漸找回市場。
有銀行人士認為,雖然CPI開始回落,但通脹依然存在,銀行一年期存款仍為負利率,較短時間內降息可能性不大,銀行理財產品仍會保持較高收益,對資金靈活性要求較高的投資者,大可不必擔心收益下調,而選擇流動性較差的中長期產品。(李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