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龍抬頭” 好日子有多久

2012-02-21 13:21     來源:解放日報     編輯:范樂

  切忌盲目

  就在2012年春天,龍票又給大多數資深人士開了個玩笑,一些郵市 “名嘴”唱空郵市的文章墨跡未幹, “龍大版可看高到800元一版”的預測又開始喧囂塵上。

  經歷過郵市幾番沉浮的戴行健卻很清醒,“我覺得龍票價格還是有些虛高”, “跟其他投資市一樣,郵市的投資法則仍然是兩條,其一,寧可踏空,不要深套;其二,只要有錢賺就出手”。

  其他集郵專家也表示,與某些投資品種不一樣,郵票投資不是一夜暴富的發財工具,逢新必炒、盲目追高、天天盯著郵市微小的行情波動,既增大了投資風險,同時也與郵票的文化收藏屬性和價值投資原則相去甚遠,懷著急功近利的慾望去投機,收穫的結果往往會是一曝十寒。

  而且,郵票不像股票,電腦上按按鍵就實時成交了。郵票目前主要是市場交易和網上交易,郵票的品相直接影響成交價,並且郵票價格震幅很大,短時間內漲一倍或者腰斬一半是常有的事,上躥下跳的價格變動不是普通百姓能把握的。

  投資郵市,對漲幅過大的品種要謹慎再謹慎, 1997年那一輪郵市牛市,最大漲幅是百倍,現在,最大漲幅也有百倍,仔細分析郵市每一輪行情,其實走勢也差不多……

  歷史每每重演,只因人心不變,這次,你能免俗嗎?

  痼疾仍存

  郵市持續低迷的時候,廣大集郵愛好者罵聲一片,雖説現在是 “好了傷疤忘了疼”,但事實上,郵市一派繁榮掩飾不了許多仍然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集郵既屬藝術收藏,就應物以稀為貴。但現實是,一方面貼郵票寄信的人越來越少,郵票無法通過使用正常消耗;另一方面,郵票發行量一直是在高位運作。如今每年年底公佈的次年新郵發行計劃看上去是在減,可一到來年,往往會因為種種 “大事”、 “喜事”而增發多套新郵。另外,高面值郵票原本是寄包裹用的,可偏偏有不少地市寄包裹不準貼郵票,這進一步增加了郵票消耗的壓力。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此番龍票的炒作,很大因素是因為發行量尚未公佈,一旦發行量大白于天下,龍票的 “身價”是否會應聲而落尚不得而知。

  集郵既屬藝術收藏,能否給人美感、愉悅身心是最重要的。然而,中國郵票在題材、外觀設計上的 “老氣橫秋”,似乎從來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大大小小的郵展上,徹夜在郵局門口排隊守候的集郵愛好者,多為銀發族,這不禁讓人唏噓:二三十年前,集郵愛好者可都是十幾歲、二十來歲的小青年啊!

  在這方面,境外郵票發行以創意為先導,不斷擴大受眾面的做法,值得借鑒。

  美國的情人節郵票,創意獨具。美國于2001年1月19日,首先發行無面值的 “玫瑰和情書”不幹膠自粘郵票,寓意 “愛情無價”。同年2月14日又發行同一主圖、兩種面值(分別為34美分和55美分)的自粘郵票。無面值郵票和面值34美分的郵票,其背景均為美國前總統亞當斯1763年4月20日寫給未婚妻史密絲的情書,另一種面值55美分郵票的背景為史密絲于同年8月11日寫給亞當斯的回信。近年來,美國郵政還發行個性化郵票,並且與網際網路經濟相結合,消費者可以將結婚照、度假照、寵物照或小孩照印製到郵票上。

  我國香港,堪稱郵票發行的 “創意之都”。像字母郵票,就是一套由日常生活用品構圖組成的英文字母郵票,竹梯代表H,燒烤叉代表Y等,令人浮想聯翩,寄信人可以用郵票組成特別語句,貼在信封上傳達個人心意;此外,香港郵政還發行過一套五枚郵票,重現梅艷芳、張國榮、羅文、陳百強及黃家駒5位已故樂壇巨星的風采。郵票與娛樂産業的巧妙結合,彰顯著生生不息的創新力量。

  中國郵市的諸多毛病,能否趁著現在行情高漲的時候,大膽行改革之斧及時破解呢?中國的投資市場向來是政策市,政策面的精心呵護,方是行情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動力。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