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另類投資走俏 産品種類五花八門

2010-04-27 08:40     來源:西安晚報     編輯:胡珊珊
  當2008年國內銀行第一款掛鉤紅酒的另類理財産品面市時,曾一度吸引了眾多好奇和關注的目光。這類以跑贏CPI為設計目標的理財産品,被銀行稱為是“抗”通脹的“利器”,但更多的投資者似乎只是把它看成是一個“概念”。

  從2008年至今,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另類理財“靜悄悄”地不斷擴容,並且在去年眾多理財産品收益平平的情況下,創下了相當不錯的收益。

  另類投資潛力無限

  新一輪通脹漸顯,與此同時,股市暴跌、各類資産價格卻又居高不下,特別是房産、黃金等傳統抵禦通脹的産品價格居高不下,另類産品投資或許就成為一種抵禦通脹、衝擊市場的較好的理財方式。

  另類理財悄然興起,與傳統理財産品收益下滑、投資市場變化密切相關。也正是由於另類投資與傳統投資的較弱相關性,甚至是負相關性,使另類理財在資本市場持續走弱的背景下,逐漸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一款款掛鉤紅酒、藝術品、能源、貴金屬、農産品等商品市場的“另類”産品成為理財新貴,在投資理財市場酷炫登場。

  中信銀行西安分行零售銀行部總經理孔令泉表示,“另類理財産品是相對於傳統理財産品而言的。另類投資與傳統投資領域的較弱相關性,以及其改善資産配置結構、有效降低産品系統性風險的特殊功能,使另類理財在未來理財市場中‘潛力無限’。另類理財産品一方面能滿足投資者的獲利需要,另一方面還有滿足高端投資者特殊投資偏好的作用。”

  産品種類五花八門

  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他們在推出另類理財産品的同時,也在不斷出新,開闢新徑,産品也是越來越新穎。“紅酒”理財,與消費品股票及石油、鎳、小麥等期貨價格掛鉤的理財産品,藝術品投資等悄然走俏。

  説起“紅酒”理財,工商銀行陜西省分行營業部理財師介紹道,“期酒概念的理財産品是指在葡萄酒尚處於窖藏期未成熟時以理財産品的方式向投資者發售,在葡萄酒成熟裝瓶後,投資者可根據自身喜好,選擇直接消費所購葡萄酒,或持有理財産品直到期贖回資金。其理財收益可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是葡萄酒裝瓶後,客戶可向銀行提出紅酒消費申請,當客戶消費後,除所得消費的紅酒外,還將獲得折合年化約為8%的紅酒實物收益率;第二種方式是在理財産品到期時,投資者選擇以現金方式分配理財收益,紅酒收藏者通過投資紅酒實物期權類理財産品,一方面可以享受現金收益,另一方面還可消費實物紅酒。”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馮濤教授指出,“世界頂級的葡萄酒産出有限,我曾經遇到美國西雅圖紅酒協會會長,他告訴我,品質上乘的紅酒都是在特定的區域小産量生産,每年也就一萬多瓶。我認為這樣的紅酒投資價值很高,而且投資收益會相當可觀。”

  産品另類謹防風險

  另類理財産品因“另類”被投資者關注,但作為新生物,投資者一定要謹防風險。馮濤教授告訴記者,“對於另類理財産品的風險,投資者一定要注意。另類理財産品的投資市場有限,市場交易範圍小導致另類理財産品流動性差、活動性差,且只適合高端人群,再加之缺乏操作經驗,投資風險不可避免。所以建議投資者應該對標的物市場有一定了解後,再投資。還要確保投資品的品質有所保障,比如説紅酒,很需要一定的品牌鑒別能力來保障紅酒的品質和投資價值,標的物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投資風險。另外,在魚龍混雜的藝術品投資領域,很多投資者面對投資取向、鑒別真偽、資金缺口等風險問題望而卻步,失去了分享藝術品市場的高附加值。”

  另類理財産品多屬於固定期限投資,不能提前贖回。記者也提醒投資者應選擇長期不會動用的資金進行投資。投資前,應先了解清楚投資渠道的風險,再從個人的經濟實力出發, 儘量選擇自己熟悉的産品投資領域,以掌握主動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