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基礎知識介紹

2010-02-23 08:24     來源:上海證券報     編輯:張蕾

  前 言

  積極穩妥地發展股指期貨等金融期貨市場,既是資本市場進一步深入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市場各類投資者進行風險管理的迫切要求。從全球經驗來看,股指期貨為市場提供了保值避險的工具,增加了做空交易機制,有利於促進股票市場實現健康、持續、穩定發展。構建健康穩定的金融期貨市場,離不開成熟理性的市場投資者。為了幫助廣大投資者掌握股指期貨基礎知識與交易規則,了解産品功能及市場特點,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推出本期股指期貨基礎知識專版,供投資者學習參考。有足夠知識準備的投資者,才是真正受保護的投資者!希望投資者認真做好知識準備,強化風險防範意識,建立“買者自負”的意識,做一名“知風險、懂規則”的理性投資者。

  (本內容為股指期貨有關知識介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

  一、股指期貨基礎

  1、什麼是股指期貨

  期貨合約是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準化合約。這個標的物,又叫基礎資産或者標的資産,可以是某種商品,如銅或原油,也可以是某種金融資産,如外匯、債券,還可以是某個金融指標,如三個月同業拆借利率或指數等。如果這個標的物是某個股票價格指數,則該期貨就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簡稱股指期貨。

  2、股指期貨的産生與發展過程

  股指期貨最早出現于美國市場。20世紀70年代,西方各國出現了經濟滯脹,經濟增長緩慢,物價飛漲,政治局勢動蕩,當時股票市場經歷了二戰後最嚴重的一次危機,在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中道瓊斯指數跌幅達到了45%,投資者意識到在股市下跌中沒有適當的管理金融風險的手段,開始研究用於規避股票市場系統性風險的工具。1982年2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批准推出股指期貨。同年2月24日,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推出了全球第一隻股指期貨合約——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4月21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推出了S&P 500指數期貨合約。股指期貨一經誕生就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價值線指數期貨推出的當年就成交了35萬張,S&P 500指數期貨的成交量更達到了150萬張。股指期貨的成功,不僅擴大了美國期貨市場的規模,也引發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貨交易熱潮。成熟市場及新興市場紛紛推出股指期貨交易。目前,全部成熟市場以及絕大多數的新興市場都有股指期貨交易,股指期貨成為股票市場最為常見、應用最為廣泛的風險管理工具。按照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的統計,2009年全球股指期貨的交易量高達18.18億手。其中,美國的小型S&P 500指數期貨、歐洲的道瓊斯歐元Stoxx 50指數期貨、印度的S&P CNX Nifty指數期貨、俄羅斯的RTS指數期貨、韓國的Kospi 200指數期貨和日本的小型日經225指數期貨等成交活躍,居全球股指期貨合約交易量前六位。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