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生財是關鍵?盤點居民理財三大誤區

2009-12-11 09:30     來源:重慶晚報     編輯:胡珊珊
  經過1個多月的調查研究,2009重慶居民理財行為調查報告最終出爐。本次調查總共收集有效樣本1000份,調查範圍覆蓋主城九區居民,受訪者受教育程度較高,家庭收入水準中等,且有一定的理財經驗。調查顯示,重慶市民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對理財資訊的關注度不夠,忽略通脹危機,存在盲目投資的現象,理財誤區頗多。今日,“最佳理財銀行”中信銀行將針對重慶居民理財存在的三大誤區,為廣大市民傳播財富健康理念。

  誤區一:

  投資理財忽略通脹危機

  2009年重慶居民理財行為調查結果顯示,重慶居民投資理財的目的,其中,35.61%的市民把提高生活品質作為最主要投資目的;其次是資産增值,佔25.80%;養老也成為市民投資理財的一項重要目的,佔12.37%;而目前擔心通貨膨脹影響個人資産的市民所佔比例還比較小,只有3.84%。在投資理財中,市民最看重的是理財産品的增值,通過理財獲益,從而提高生活品質,目前還不十分擔心通脹的問題。

  中信銀行支招:

  戰勝通脹仍是關鍵

  調查顯示,重慶居民在投資理財過程中,最看重的是産品的增值。通過理財獲取收益,從而提高生活品質,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2009年復蘇後的中國經濟,又面臨通脹危機。作為理財投資,通貨膨脹仍是財富的最大殺手。市民應該正確看待通脹危機,把防禦通脹作為明年理財的一個重要目標和方向。如果抱著提高生活品質的短期目標,盲目追求高風險産品,急功近利,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我們認為,理財始終應該以子女教育、養老、資産增值等大的方向制定長期目標。

  誤區二:

  節儉生財是理財關鍵

  調查顯示,重慶市民在理財觀念上存在一些分歧,有44%的被調查者贊同“節儉生財是理財關鍵”的觀點,也有29.5%的被訪者不同意這種觀點,研究發現,出現這種分歧的主要原因在於,不同收入水準的人對“節儉生財”有不同的看法。整體上看,收入水準較低的人群有節儉生財的意識,而收入水準高的人群節儉生財的意識沒有那麼明顯。

  中信銀行支招:

  積跬步至千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理財不是暴富,沒有捷徑而言,但理財也需要講究方式方法,節儉但卻懂得理財規劃、資産配置,才能為未來積累財富打好基礎。需要指出的是,高收入者並不是就很會理財的人,高收入者出現月光族的大有人在,甚至負資産也是有可能的。收入高只是比收入低的起點更高。普通市民只要持之以恒、堅持科學理財方法,通過的合理規劃配置,在銀行等理財專業機構的指導下,龜兔賽跑的結果完全可能出現。

  誤區三:

  漠視理財資訊重收益

  調查顯示,市民對理財資訊的關注程度不夠。非常關注和比較關注理財資訊的被訪者比例總計有42.3%,投資理財者最關心的理財資訊是有關投資理財産品收益,所佔比例為84.5%,遠遠高出對其他理財資訊的關注。

  中信銀行支招:

  合理配置資産最重要

  過分看重收益,是目前重慶市民理財的一個較大誤區,也是理財市場停留于初級階段的一個表像。這主要還是由於普通市民專業理財知識過於匱乏。然而,隨著市場和客戶的成熟,市民應更加注重資産的配置。銀行理財産品因其投資方向的特殊性和穩定性,決定其成為普通市民大部分資産配置的核心,而股票或其他基金可以作搭配。與此同時,銀行作為理財的專業機構,在市民投資過程中,將發揮更大的引導作用。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