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過節紅彤彤:節前上漲是常態 節後走勢有分歧

2009-09-29 10:41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胡珊珊
  “十一”黃金周臨近,債市喜洋洋。從2005年以來的歷史數據看,在“十一”長假之前,債市總能迎來一波不錯的漲勢,而“十一”之後的走勢則充滿不確定性。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方面則有規律可循,即節前投放節後收;資金利率則略有起伏。

  債市過節紅彤彤

    正當投資者為持股還是持幣過節左右為難之時,債券市場的“假日行情”已悄悄地啟動了。9月28日,上證國債指數大幅上揚0.2%,一舉創出歷史新高121.7點。事實上,業內人士對債券市場在“十一”長假前的上漲並不感到奇怪,甚至有些迫不及待。

    歷史往往驚人地相似。考察自2005年以來“十一”之前債市的走勢,莫不看到市場一片喜慶之氣。2005年9月26日至30日,指數連漲5個交易日直至“十一”長假到來;2006年9月26日至29日,上證國債指數連漲4個交易日;2007年9月26日至28日,上證國債指數一改前幾個交易日的頹勢,連續三個交易日大幅反彈;2008年“十一”長假之前一週,上證國債指數收出四根陽線。2009年9月26日,上證國債指數更是大幅上行,一舉創出歷史新高。

    債券市場為什麼逢節必漲?國泰君安資深分析師林朝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方面是因為資金避險需求旺盛。近來股票市場持續調整,後期走勢也存在較大分歧,資金從股市撤出之後,投向更安全的債券市場。另一方面,有些機構可能持債過節,應計利息收入高於銀行利息,這對債市形成支撐。

    “十一”之前喜洋洋,然而長假之後,債市的行情則多有分歧。2008年“十一”之後,債市加速上漲,延續牛市行情;2007年“十一”之後,債市則陷入調整;2006年“十一”後債市則表現平穩。結合歷史行情看2009年債市在“十一”之後的走向,分析人士認為,這將取決於“十一”後逐步公佈的宏觀數據和股市走向。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