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存款利率仍有上調空間

2009-09-23 08:55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胡珊珊

  四大行調高外幣存款利率旨在緩解持有量不足

  四大行部分外幣存款利率在上調後仍低於多家股份制銀行及外資銀行的利率

    據新華網電 連日來,工農中建等四大國有銀行相繼調高美元、歐元、港元等外幣品種的存款利率。專家認為,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人們更傾向於貸外幣存人民幣,導致了銀行體系內外幣的供不應求。此番大銀行聯手加息,是希望用更高的利率吸儲。

    外匯專家陳炳才分析説,外匯貸款需求旺盛而存款額度不足,商業銀行持有的外幣資金緊張,是這次加息的內在動因。

    央行此前發佈的數據印證了專家的觀點:8月末金融機構外匯貸款餘額為3257億美元,同比增長20.64%,當月外匯各項貸款增加192億美元;而當月外匯各項存款減少10億美元,外匯各項存款餘額僅為2065億美元。

    陳炳才認為,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增加,企業傾向於使用外幣貸款,因為人民幣升值將為企業日後還款帶來匯兌收益,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數據顯示,目前代表美元綜合走勢的美元指數已迫近76整數關口,創下了歷史新低。而8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17.38,月度環比升值1.16%,這也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連續5個月貶值後的首度升值。

    利率不可能大幅度提高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四大行對外匯存款利率的上調依然有空間。以美元一年期存款為例,四大行的利率在1%左右,而北京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等多家股份制銀行的美元利率為1.25%,渣打銀行則高達1.3%。

    另有專家認為,歐美各國的“零利率”甚至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沒有改變,因此,國內銀行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外幣存款利率。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指出,利率調高雖能緩解四大行外幣頭寸緊張,但也增加了銀行成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