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讓利超短期理財品 T+0提高資金流動性

2009-09-21 08:29     來源:新華網     編輯:胡珊珊
  28天、21天、14天、7天……在“時間即金錢、效率即收益”的資訊時代,伴隨著瞬息萬變的市場,投資者對於流動性需求的增強,使得銀行理財産品也逐漸流行起“短打扮”。

  由於近期股市頗多震蕩,大量觀望資金難覓去處。

  多家銀行為吸引這部分資金短暫駐足,紛紛推出超短期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高出活期存款一大截,幾乎與貨幣基金並肩,且多數不用收取手續費。專家稱,這其實是銀行在利率上做了一個讓利,匯小流博大筆,與投資者共同分享更高的資本市場投資收益率。

  超短期理財層出不窮

  T+0提高資金流動性

  記者注意到,僅從新股發行開閘以來,各大銀行推出的超短期理財産品就達到了上百款。特別是T+0理財産品一枝獨秀。其中,招商銀行的“日日金”、“日日盈”, 工商銀行的“靈通快線”, 交通銀行的“天添利”,中國銀行的“週末理財”、“七日有約——7天自動滾續理財”,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活期寶”等,都是頗受市場青睞的幾款經典超短期理財産品。

  “最近,我們的‘週末理財’賣得特別火,最好的時候一期就能賣3至4個億。”中行理財師向記者表示。

  中行推出的這款專門針對股市空檔期的“週末理財”産品,最大特色就是理財期僅為3天,每週四發售、週五下午3點半銷售結束,當天起息,次週一到期(遇節假日順延),週一早上即可到賬,年化收益率1.2%-1.4%。不少股民表示,正是産品流動性極強的特點吸引了他們,剛好很符合他們的資金處理需求。

  另外,光大銀行“陽光理財活期寶”現金管理類人民幣理財産品,採取不定期期限,每週7天提供24小時服務,贖回資金T+0實時到賬。工行則推出了“靈通快線”,投資者也可以在任一工作日申購和贖回,且申購、贖回即時生效,資金實時到賬。此外,交行“智慧添利”理財産品,也是投資者購買後第二個工作日即産生收益,贖回資金T+0入賬,並可隨時變更産品週期、增減金額,根據自身資産情況自由配置。

  而中信銀行也推出了“理財超快車”,該産品共有7天、14天、21天、28天四款不同期限,每日均可申購,到期可選擇贖回或滾動投資,申購資金T+0立即起息,贖回資金T+1即時到賬。

  銀行讓利 投資者拿實惠

  有了這些理財工具,投資者們則更顯遊刃有餘、調度得力。一旦股市不好,可以迅速撤出資金,撤回短期理財“安全港”,獲得高於銀行存款的收益;一旦股市向好,投資者又可以方便、迅速調動資金投入股市。

  零存零取,客戶拿到高收益,而且既解決了閒置資金的去向問題,又克服了流動性不暢的矛盾。但銀行推出這樣的産品,是否對自身的經營業績産生不良影響?

  對此,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指出,此類産品的推出,對投資者而言就是在活期存款之上又多了一個選擇;對銀行而言,在設計産品之初,就已經將承諾給投資者的收益設定在可能通過銀行間市場進行投資所得收益之下,銀行可以將收益之差變為利潤。

  “簡言之,就是銀行讓一部分利給投資者,以達到匯小搏大的融資功能。”他對記者表示。

  不適合小量資金參與

  據了解,超短期理財産品主要投資于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企業債等債券及優質企業信託融資項目、貨幣市場基金、新股申購、銀行承兌匯票等投資管理工具,投資比較穩健,風險基本可控。

  以招行“日日金”、“日日盈”為例,産品説明書顯示,前一款産品主要投資于央行票據、國債、企業債等比較穩健的産品,後者則加入打新股功能,所以收益率也略有不同。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理財産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建議,雖然超短期理財産品相對比較穩健,但投資者仍然需要謹慎考慮是否保本、收益是否固定以及手續費用等問題。事實上,即便是短期理財産品,同樣存在不同的風險等級,同期限産品預期收益也有較大差異。

  此外,超短期理財産品適合快進快出的大額投資者,若資金量較小,投資這類産品意義不大。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