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太太重出江湖,中國大媽VS渡邊太太

2013-07-25 09:45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林天泉

  近期,中國大媽與華爾街大鱷上演了一場對決黃金市場的好戲,使得“中國大媽”在國際上聲名鵲起。無獨有偶,20年前,日本“渡邊太太”憑藉在匯市的出色戰績,也成為一股不容小覷的投資力量。不管是樸素的理財智慧,還是專業的投資技巧,“渡邊太太”和“中國大媽”作為主婦投資者的典範,代表了居民財富的增長,也見證了個人投資者的成長與成熟。

  主婦投資者的力量 有多大

  20世紀90年代末的金融危機後,日本國內長期執行超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這一政策促使許多原本靠銀行利息理財的日本家庭主婦,不得不考慮其他理財策略,其中一個看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手裏的錢換成外國貨幣,存到利息較高的外國銀行裏去。

  從那時起,日本的太太們就開始炒起外匯來。

  隨著21世紀的到來,東京外匯保證金市場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上午明明正處於某種市場行情中,但到中午突然進入拐點,大量資金同時進入或抽出,將下午的市場攪成一團亂麻。

  經過一番調查,工作人員發現,是家庭主婦們忙活完上午的家務,吃了午飯,各自到最近的網點辦理外匯業務。因為日本主婦的生活極其有規律,全國幾百萬家庭主婦不約而同地一起出動,造就了這一奇特現象。深入調查後才發現,這些家庭主婦已經佔據日本外匯保證金市場近三分之一的成交量,已形成一支具有強大金融影響力的“太太軍團”。

  當時,日美利差曾在較長時間穩定在5%,日元與澳元利差在2007年8月一度達到6%,再加上日元貶值,投資收益相當可觀。日本主婦們喜歡賣出手中的日元,買進銀行利息較高的澳元或紐西蘭元,並存入當地銀行。紐西蘭人發現日本人賬戶中有許多姓“Watanabe”(渡邊,日本四大姓氏之一)的,就稱呼這些外匯市場上的日本主婦為“渡邊太太”(Mrs Watanabe)。

  由於日本婦女掌握著家庭理財權力,而且在日本,丈夫的工資往往是直接打到妻子的卡上,“渡邊太太”成為了日本獨特的現象。2007年,“渡邊太太”大量拋售日元,買進他國貨幣的行為,甚至成為當時日元持續走低的重要原因,這一綽號也隨之名揚全球。戰績卓越的“渡邊太太”鳥居萬友美通過炒外匯,每月賺取100萬日元(100日元約合1.15美元),投資回報率達200%,她還著有《炒匯王——賣在最高點》一書,激勵同樣需要照看孩子、忙家務的主婦積極投資。

  不過,隨著2009年後日元不斷升值,加之日本外匯保證金交易杠桿比率上限于2010年8月1日起一律降至50倍,“渡邊太太”的利潤空間也在不斷被擠壓,其投資熱情也受到一定影響。但“渡邊太太”的美譽仍然廣為流傳。

  與“渡邊太太”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今年黃金市場上殺出的一群“中國大媽”。4月份,黃金價格經歷了一輪暴跌,僅4月12日和15日兩天,國際黃金價格累計下跌約12%,創下30年跌幅紀錄。隨後,來自各方的黃金搶購,打破了供需平衡。“中國大媽”瘋狂“抄底”黃金,在短短十幾天內,消費千億元,搶購了超300噸的黃金,是中國去年全年銷量的近四成,中國目前全年黃金産量的四分之三。2013年4月26日,高盛率先退出做空黃金,“中國大媽”貌似在對戰華爾街大鱷中取得了勝利。

  然而事實上,“中國大媽”買入黃金,無法改變金價的最終走勢。金飾店內的黃金量本來就與黃金市場無法匹敵,而“中國大媽”買入的黃金量,佔整個黃金市場的量就更微不足道了,根本無法從根基上撼動整個金市。金價回調只是市場的正常表現,而非“中國大媽”的功勞。隨著金價再次下挫,“中國大媽”資産縮水,這個轟動一時的投資群體終究未能在金融市場站穩腳跟。

  歷史的巧合與必然

  從“渡邊太太”到“中國大媽”,主婦投資者們以其龐大的資金規模、整齊劃一的行動步伐,在投資領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比較兩種投資力量的産生,可以發現有其極為相似的背景。

  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也伴隨著居民財富的增加,這是投資理財的前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日本經濟躍居世界第二時,海外投資也大幅擴張,大有“買下美國”之勢。據統計,日本家庭財富總額逾1500萬億日元(約17萬億美元),其中超過55%為現金及銀行存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筆可投資資産,而這些都掌握在“家庭財政司司長”的手裏,難怪“渡邊太太”在匯市做得風生水起。隨著日本經歷“失去的二十年”,長期高增長的中國“彎道超車”,在2010年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國家實力的增強也使國人變得“不差錢”。截至3月底,居民儲蓄存款達43.7萬億元,按現行匯率測算,折合約7萬億美元。理論上可購現價黃金15萬噸,這是全球黃金儲量的近3倍。

  長期以來,儲蓄是公眾資産配置的主要方式。隨著國內外流動性的持續寬鬆,通貨膨脹壓力不減,老百姓直觀感覺“錢越來越不值錢了”,錢放在銀行也越來越不划算。2010年至2012年,扣除物價漲幅的一年期銀行存款實際利率分別僅為-0.8%、-1.9%和0.4%。這種情況下,“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觀念深入人心, 理財意識的大幅提高使得公眾迫切尋求其他投資渠道。

  不過,公眾在銀行存款以外的投資渠道並不暢通。

  近年來,我們經常聽到“金融脫媒”這個概念,也即銀行體系外的資金越來越多,這就要求必須有足夠的投資渠道來消化這些資金。理論上講,除銀行理財産品,樓市、股市、債市等也可發揮重要功能。然而,近幾年股票市場持續低迷,樓市受到嚴格調控,債券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民間資金投資渠道十分匱乏。由此,在此次黃金價格大跌中,黃金成為民間資金的主要投資標的,而變現便利度的提高進一步刺激了這種需求。

  “中國大媽”距專業投資者尚遠

  “中國大媽”財大氣粗、氣勢逼人,在金融市場中名噪一時,但與“渡邊太太”們相比,“中國大媽”在專業性、技巧性上仍然十分稚嫩,距離專業投資者還有相當距離。

  在本輪搶金潮中,“中國大媽”買入的很大部分都是黃金首飾,主要是裝飾品而非投資品。不少“中國大媽”堅信黃金是傳家的硬通貨,只買不賣,在低位買入“省錢”就相當於“賺錢”,也正是這種“不買就虧了”的抄底心理造成了不少“中國大媽”的瘋搶。可以看出,“中國大媽”還缺乏明確的投資獲利的目的。

  從專業性來看,“中國大媽”普遍缺乏投資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中國大媽”以簡單粗放的形式購買黃金,既不使用黃金期貨、黃金T+D等杠桿交易,也不考慮實物黃金高額的買入賣出手續費,就是覺得黃金便宜了趕緊買。相比較而言,“渡邊太太”經歷了多年的發展與傳承,已經成為一個較為強調專業性和技巧性的投資群體,許多日本主婦都有集中討論股票、國內外債券、基金、信託等投資渠道的習慣,不少證券公司還專門為女性開設投資講座。在廣大的“渡邊太太”中,也不乏成功者著書立説、傳授經驗。

  而且,“中國大媽”這種單純的抄底行為,對國際黃金價格不會有長期支撐作用,最大的受益者只能是銷售實物黃金的商家。所以,從結果來看,“中國大媽”的投資方式難以對市場價格走勢形成較大影響。而“渡邊太太”佔據東京現貨外匯市場20%至30%的交易量,在歷史上曾多次以其力量左右了日元匯率的走勢。

  總的來説,在投資理財領域剛剛嶄露頭角的“中國大媽”,距離專業投資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條路上,她們面臨的首要障礙是在資源短缺背景下産生的從眾、跟風心理。當“中國大媽”們不再在輿論推動下盲目掃樓、搶鹽、囤奶粉,而是主動學習專業知識、建立理性判斷,也就真正邁出了投資理財的第一步。

  長期而言,隨著居民財富的增加,個人投資者投資理財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對於大多數個人投資者而言,收益較高且安全性好是投資的主要追求,必然要求財富管理行業提高專業性、規範性,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途徑。同時,無論是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還是廣大媒體,都需要加強對投資者教育,通過多種方式為更多的“中國大媽”提供服務,扶持“中國大媽”在投資領域成長、成熟。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