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逆回購量增遭忽略 價平傷人氣

2013-08-16 13: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林天泉

  週四央行進行了28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規模放量,但中標利率意外企穩。市場無視全周凈投放的結果,反而因逆回購利率走穩,而對中長期流動性的預期更加悲觀。對此,分析人士指出,對逆回購“隨行就市”的招標結果無需過度解讀,就未來一段時間來看,央行維穩短期貨幣市場流動性意圖較明顯,資金面再度劇烈收緊的可能性不大。

  14天逆回購量增價平

  公告顯示,央行15日在公開市場開展了280億元逆回購操作,期限14天,中標利率4.10%。與上週四同期限操作相比,本次逆回購交易規模增加130億元,中標利率則持穩。

  交易員表示,此前機構普遍預期14天逆回購利率將降至4%,其中標利率意外企穩,或暗示當前貨幣市場利率已達到央行心理價位。換言之,央行默認了當前較高的貨幣市場利率中樞水準,這對於市場而言,絕不是一個好消息。另外,14天屬於中長期品種,央行此舉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於中長期流動性的悲觀預期。有交易員認為,基於對中長期不確定性的擔憂,未來機構會繼續保持較高的備付,調整資産負債久期,削減杠桿,可能會對於流動性産生預期自我實現的收緊作用。

  Wind數據顯示,15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7天回購利率比前一日上行13個基點至4.01%,兩個月及以上期限的回購利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流動性或保持緊平衡

  對於未來的市場資金面,有分析人士認為,機構不應預期過度悲觀。

  一方面,從本週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來看,本週7天逆回購利率下調,14天逆回購利率持平,反映的也是目前短期資金稍好、中長期資金偏緊的現實。考慮到即將到來的月底時點,市場資金利率會慣性走高;針對交易商的實際資金需求,央行此舉可以説是前瞻性地“隨行就市”,對此不應過分進行負面解讀。

  另一方面,不能罔顧央行持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現實。統計數據顯示,本週公開市場資金凈投放475億元,為連續第三周實現資金凈投放。截至本週,央行已連續11周沒有從市場凈回籠資金。

  西南證券指出,回顧年初以來的貨幣投放形勢,今年貨幣增速為先上升、後回落的態勢,而近段時間以來貨幣供應量增速的回落符合央行宏觀調控的預期和穩健貨幣政策的要求。因此,下半年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不會發生較大的改變,並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流動性釋放或緊縮的動作。就近階段而言,央行近期的公開市場操作傳遞出了央行的謹慎態度:既要維護貨幣市場短期的流動性平穩,同時避免形成長期的寬鬆預期。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流動性將繼續保持一個相對緊平衡的態勢。

  不過,國信證券等機構進一步指出,“620錢荒事件”的“後遺症”不小,只有央行更明確的貨幣政策指向,才能改變投資者目前謹慎預防狀況。當前管理層與市場之間的溝通不夠充分、預期引導不足、政策信號仍不夠明晰等方面,亟需繼續得到改善。 (□本報記者 王輝)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