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可轉債上會 破局險企融資難

2013-03-28 14: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范樂

中國平安可轉債上會破局險企融資難

  中新網3月28日電 證監會網站昨晚公告中國平安可轉債項目已順利過會。這是繼民生銀行發行200億元A股可轉債之後,證監會再次核準的可轉債融資方案。

  公開資料顯示,本次中國平安發行的不超過260億元可轉債,期限6年;票面利率不超過3%;轉股期為自發行結束之日滿6個月後的第一個交易日起至可轉債到期日止;初始轉股價格不低於公佈募集説明書之日前20個交易日A股股票交易均價和前一個交易日A股股票交易均價。

  業績增長是把雙刃劍

  年報顯示,中國平安2012年旗下保險、銀行、投資三大業務均衡發展。總資産、凈資産均實現雙位數增長。凈利潤達到267.5億元,增長18.5%。截至2012年底的中國平安集團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85.6%,平安壽險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0.6%,平安産險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78.4%。

  保險公司與銀行一樣,同是高負債經營行業。對保險公司來説,資本源自負債,負債越高,對資本的要求越高,負債增長越快,融資壓力越大。加之為了符合保監會的審慎監管策略,保險公司都將償付能力充足率目標從金融危機前的100%提高到了現在的150%。中國平安業績報喜的背後,是顯而易見的對資金的渴求的事實。

  險企融資老大難

  事實上,資金“饑渴”是中國險企的 “通病”。險企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與愈來愈匱乏的融資渠道之間的矛盾也日漸明顯。

  國內險企最常使用的股東增資和發行次級債的融資方式,經常是企業融資的權宜之計。次級債可以解決企業1-2年內的資金需求,但對3-5年後的資金需求就無能為力了。而且受發行規模的限制,企業發行次級債頻率越高,發行規模就越小。而股東增資不僅融資成本高且極易引起股價的劇烈動蕩。

  想要找到一條長久的融資渠道非IPO莫屬。但目前疲軟的行情,使得股市的融資功能打了不少折。

  再保險也是險企的一種融資選擇。它可以增加保險公司的分出責任,減少最低資本需求,以緩解或解決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問題。但這種方法帶來的“後遺症”是保費外流,在以可轉債破局融資難

  2012年5月,保監會的一紙通知,為資金饑渴的保險業帶來了希望。保監會《關於上市保險公司發行次級可轉換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上市保險公司/集團發行次級可轉債,轉股前即可計入公司的附屬資本,並批准了中國平安首家發行次級可轉債。

  採用可轉債方式融資,一方面可以降低融資成本,因為轉債票面利率較低,而不需要像增發等方式給予二級市場折價。另一方面,可轉債方式融資,對EPS(每股收益)和股東利潤的攤薄是逐步釋放的,對股票供給形成緩釋,融資方式較柔和,可以避免股價的劇烈波動。

  市場預期,本次中國平安發行可轉債,預計可以將集團2012年償付能力充足率提升到207%,至2015年前集團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均可確保維持在150%以上的水準。可轉債發行後,可以對銀行、壽險、産險等業務提供資本支援。如果按目前的股價獲轉股,對現有股本的攤薄是8%,與剛剛發行了可轉債的民生銀行7.5%的攤薄水準相當。且可轉債這種融資方式較好的照顧到市場情緒,不失為市場與公司雙贏的融資方案。

  搶佔市場份額為要務的現實下,險企寧願選擇自行解決融資問題。(中新網金融頻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