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獲悉,由於銀行股本融資渠道面臨困難,監管層可能將加速引入新的資本補充工具。
這所有創新資本補充工具,也正是業內傳聞已久的一級資本債。“銀監會上周召開的辦公廳會議上,已經明確鼓勵各家銀行探索新的資本補充工具。主要目的是探索新路子,避免主要依靠股本融資帶來的各種局限。”一位參與此會的股份行高管對記者表示。
創新工具
據記者了解,監管層此次鼓勵銀行嘗試的創新資本補充工具包括次級債、混合資本債和優先股等。參照國際標準,這些工具均可納入一級資本。除優先股外,其他債務型工具通常也被稱為“一級資本債”。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研究員對記者表示,次級債和混合資本債早就被引入國內,但現行的資本管理辦法將它們歸入附屬資本,不但發行規模與核心資本規模按比例掛鉤,限制比較大,而且基本沒有包含轉股或減記條款,銀行出現重大損失時主要還是要靠撥備和股本來對衝損失。
“這就讓銀行只能依賴核心一級資本來抵禦風險,也即普通股和利潤留存。按照現在的資本消耗速度,這個特點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銀行資本補充的特點——要麼是在二級市場再融資,要麼減少分紅把利潤留存起來。”這位研究人士稱。
如果引入包含轉股或減記條款的資本工具,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給出緩衝。比如銀行遭遇不可預測的重大資産損失時,這些債務工具可以轉入股本,其本金可以參與損失吸收。這意味著,銀行不用只依賴核心一級資本,風險緩衝能力將更具梯次性。
“這其實也是給銀行卸擔子,避免在資本監管問題上過於超前,目前歐洲銀行也都暫緩了巴塞爾協議三的實施。而這也是現實的需要,按現在的銀行發展速度,未來還是會有新的資本需求,但是否所有資本都必須通過股本來募集呢?這個問題顯然是值得反思的。”另一位不願具名的股份行高管對記者表示。
舒緩壓力
業內人士坦言,如果創新資本補充工具能夠引入,將在很大程度上舒緩銀行和資本市場面臨的壓力。
現實情況也在倒逼銀行。據記者了解,基於近幾年來銀行再融資對市場資金面與投資者信心形成的壓力,今年以來有多家銀行拋出的配股融資計劃雖然順利過會,但至今仍然沒有正式批文。在銀行方面,出於滿足不斷更新的資本監管要求,近幾年以來的分紅比率也在逐漸下降。
一位銀行高管坦承,按照目前的銀行分紅比率,銀行股在市場上不受投資者青睞也在情理之中。“我們是希望投資者通過分紅,能夠基本拿到與一年期貸款利率齊平的投資收益,這樣資金才會願意持有銀行股。但是考慮到融資節奏的問題,我們在分紅策略上確實也相對保守,這是個矛盾。戰略投資者可能會予以理解,但普通的散戶投資者可能就未必了。”這位高管表示。
如果引入新的一級資本工具,這些問題能夠迎刃而解嗎?儘管業內仍存不同看法,但接受記者採訪的銀行人士一致認為,新措施將有助於銀行形成更合理的資本結構,且有助於市場信心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