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報告成白宮“燙手山芋”

2012-10-19 10: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王偉

  一年兩次的人民幣匯率報告,過去一直是美國對華施壓的一張牌———每逢報告公佈前夕,美國高官總會大棒揮舞,人民幣有時也會“應時”升值。但最近兩年,匯率報告卻似乎陷入了難産。10月12日,美財政部就再次宣佈推遲發佈該報告。美國引而不發的背後,就在於這張過去的“牌”,現在也成了白宮的“燙手山芋”。

  對於推遲發佈,美財政部解釋説,這是因為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將在下個月舉行,財政部須先評估這次會議成果。記得2010年,美財政部也曾以類似理由推遲發佈該報告,當時美財長蓋特納的説法是,當時要舉行G20峰會、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等一系列會議,“這些會議是促進美國利益的最佳方式”。

  難道美國不再將匯率報告當作籌碼,改走國際磋商路線了嗎?

  未必!

  施壓人民幣升值,是奧巴馬政府過去四年一貫的立場。美財政部以人民幣為主打目標的國際匯率報告,事實上成為美方的有效武器。從客觀事實看,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30%;自2010年以來,人民幣升值約8%。如果考慮中國的通脹率,人民幣升值幅度其實更高。

  但自2010年以來,美國已多次推遲人民幣匯率報告。這也充分顯示,圍繞著人民幣匯率問題,中美雙方進入了全面博弈階段。美方雖難以放棄這一籌碼,但也認識到中方已不會輕易就範。而且,這一張牌的雙刃劍色彩也更加突出。

  如果中國不願繼續升值人民幣,如果美國真認定中國操縱人民幣,兩國勢必陷入大規模貿易戰,中國會遭受損失,美國也得不償失,世界經濟也將蒙受重創。而如果不認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某些美國政客又會興風作浪,白宮會成為抨擊焦點。左右為難之下,奧巴馬政府不得以實行“拖字訣”。

  具體到這次推遲報告,時間安排極為微妙。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將在11月4日和5日舉行,美國大選則在6日舉行。也就是説,新的人民幣匯率報告,很可能在美國大選後發佈。這意味著奧巴馬將能在大選前甩掉這一燙手山芋。

  之所以是燙手山芋,是因為在人民幣已大幅升值的今天,很難想像,奧巴馬政府會突然改弦更張,在新報告中指責中國是匯率操縱國?

  但在大選年特殊政治生態下,如奧巴馬認定中國政府未操縱人民幣匯率,卻很可能被對手抓住把柄,並加以大肆渲染。考慮到美國大選在即,奧巴馬在於己不利的選題上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作為最佳選擇,那就乾脆遵循以前推遲的“慣例”,乾脆將匯率報告推遲到大選後。

  美國大選年打“中國牌”、打“人民幣匯率牌”,其實也非僅見於這次大選。2008年奧巴馬競選美國總統時,也曾宣稱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入主白宮後,考慮到損人不利己的嚴重後果,在過去七次匯率報告中,都認為中國非匯率操縱國。退一萬步講,即使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贏得大選,他也不可能真如他所説,在他當選第一天宣佈中國為匯率操縱國。這是因為,反對黨可以信口開河,但執政者必須理性決策。

  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當年美國為制衡中國,推出了主要針對人民幣的國際匯率報告,不想事易時移,報告現在展現出了更多的破壞力。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其實,對美國來説,這個作繭自縛的報告早就應該被放棄,同時被放棄的,還應該是美國高高在上的指手畫腳心態。劉洪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