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或再次進入上行通道 貨幣政策空間收窄

2012-09-10 13:59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王偉

  國家統計局9日公佈,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2%,較7月份回升0.2個百分點。

  市場普遍認為,從8月開始物價或將再次進入上行通道。基於這一判斷,即使同時公佈的經濟增長數據“欠佳”,未來貨幣政策的空間也因物價因素而收窄,穩增長的重心將向財政政策偏斜。

  物價

  CPI或再次進入上行通道

  8月份CPI回升,食品價格上漲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因素。食品價格環比結束此前4個月跌勢,漲幅1.5%為6個月以來最高。其中,受國內異常氣候影響,鮮菜價格環比大幅上漲14.3%,創7個月以來最高,同比上漲23.8%,較上個月上升約15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也出現了環比7個月來首次上漲。

  “從原因看,8月份C PI數據有所上升,主要還是由於農産品價格的回升。根據統計局發佈的數據,8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4%,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同比上漲約1.08個百分點。其中,鮮菜、鮮果、水産品、糧食、油脂的價格都在上漲。豬肉價格也在從谷底回升。雞蛋的價格上升最為明顯,全國蛋價一個多月時間上漲近兩成,約八成省區市蛋價已超過每斤5元。”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點評稱。

  更為重要的是,8月份CPI同比增幅回升,很可能不是短期擾動性的反彈,而是物價再次進入上行通道的開始。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認為,在9月份乃至4季度,CPI都會呈現緩慢上升的態勢。

  “通脹正捲土重來!”北京領先國際金融資訊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董先安説,7月份數據已預警消費者物價指數環比、同比先後回升進入倒計時,海外流動性增大、氣候導致農産品供給減弱、國內肉糧比價回升也均隱含了能源漲價、肉價回升等風險。8月份製造業購進價格指數亦急升5.1個百分點。

  近來美國和東歐大旱導致國際糧價上升,很可能成為國內CPI回升初期的主要推動力量。據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介紹,近期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 BO T )大豆價格連續上漲,並於4日創出新高。美國農産品減産已成定局,本年度,全球大豆與玉米年末庫存都會下降到危險水準。

  這可能給中國帶來較大輸入型通脹壓力。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分析師範欣認為,當前經濟形勢下再次爆發2007年至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可能性不大,但糧食減産還是會使糧價維持在高位,從而間接引起我國通脹率上漲。且糧價將逐漸傳遞到下游養殖業。由於養殖成本的提升,未來豬肉、雞肉等産品的價格還將繼續上漲,帶動CPI穩步回升。

  國家糧食局原局長聶振邦也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説,現在我國工業用糧不斷擴大,有一部分需要進口。美國是玉米生産大國,去年産量達到3.725億噸,今年預計受乾旱影響減産1億噸,會給中國帶來養豬飼料漲價問題。這必然會傳導到豬肉價格上,預計未來豬肉價格將因為生産成本的上升有所上漲。

  中投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邢微微預測,儘管經濟增速下行對通脹有一定的制約性,但食品供給擾動與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國內通脹影響越來越大,年底前後CPI將回升至3%。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