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收費新政滿月觀察: 效果初顯 改善情況各異

2012-05-03 10:09     來源:中新網     編輯:王偉


  資料圖片

 

  中新網5月3日電 (金融頻道 曹文萱) 距離銀監會實施銀行收費新政策已經有一個月的時間,據中新網金融頻道觀察,銀行收費公示已逐步落實,大部分銀行營業廳與官網已按銀監會要求公式了收費標準,但是各銀行收費價目公示清晰程度不統一,有些仍然模糊。另一方面,銀監會近期發文重申整治銀行收費,顯示繼續整治銀行收費的決心。

  探訪銀行收費“公佈情況”:效果初顯 改善情況各異

  據中國廣播網記者查訪北京中關村地區的部分銀行進行專項調查,均未發現收費不規範行為。各銀行都將銀監會下發的“七不準”的相關公告張貼在入門處的明顯位置,有條件的銀行同時開啟了電子大螢幕滾動播出“七不準”條例,並在銀行前臺設立收費項目查詢簿,並配有專門接待人員,方便客戶根據自身需要諮詢不同金融業務項目的收費情況。

  但據《上海商報》記者走訪上海地區浦發、建行、招行和中行等銀行後發現,各大銀行價目名錄的整理歸類方式五花八門,有的是手冊式、有的是散頁式、有的是網路式、有的是滾動電子螢幕式,且每種形式內容編排方式也不一樣,想要查詢一個項目往往不知該從何下手。另外,只有浦發銀行提供主要業務收費的便民手冊派發,另外幾家銀行都僅配有一本價目名錄,只提供現場查閱。

  而據《廣西日報》記者查訪地區銀行,雖然各大銀行基本上都按要求做到收費公開透明,但在細節上仍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各銀行收費公示編排不統一,有的字體編排密密麻麻,翻查起來不方便,有的充滿了專業術語,增加了消費者閱讀難度。當客戶看不懂向工作人員詢問時,也會遇到工作人員自己也解釋不清的情況。

  《廣州日報》記者在4月查訪深圳地區的銀行發現,雖然各大銀行基本上都按要求做到收費公開透明,但在細節上仍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按照銀監會規定,銀行的收費公示應該方便客戶查看和比較,而現實中,各大銀行的官方網站均無法找到完整的收費公示,銀行營業網點的收費名錄更是不允許客戶帶走或複印。一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解釋説,因為這些涉及到商業秘密,客戶只能現場查看而不能帶走。

  部分收費合理性缺乏 收費項目公示不清晰

  據了解,儘管銀行不合規經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遭遇執行難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收費項目缺乏統一標準,即大部分的收費項目為市場調節定價,缺乏對收費合理性的評估標準。

  新華網記者在廣州隨銀監會督查組在廣州暗訪時發現,很多消費者感覺“心裏沒譜”,而監管方則感覺缺乏標準難以執行。亟須有關部門儘快對銀行收費有明確的界定,明確劃分哪些是政府定價、哪些屬於市場定價,並按照“科學合理公開透明”的原則,第一時間向社會公佈,讓消費者自主選擇。

  如光大銀行最新服務收費表中列有“貿金業務額度管理費”,其服務內容是銀行為客戶提供資金頭寸但客戶未使用資金部分所收取的費用,收費標準“按授信額度的1.5‰收取”。廣東銀監局有關人士認為,這項收費就很難界定是否屬於以貸收費。

  另外,這些公示的服務收費項目,因為公示情況不清楚,部分客戶表示看不懂。據了解,有一些老年客戶表示“看不懂”。正在招商銀行石家莊廣安支行辦理業務的省會退休幹部崔阿姨告訴石家莊長城網記者,“我翻了三兩頁就不看了,密密麻麻,實在看不懂,我覺得還不如有什麼不明白就問銀行工作人員呢。”

  也有銀行客戶提意見,有些收費名目在網上查不到細則。“這幾年銀行都鼓勵我們去用網上銀行,儘量不要去櫃面排隊。但是公示價格的時候,卻讓我們自己跑去網點看,我們在家裏上網看不到。”省會公務員周先生説,他現在已經很習慣用網銀處理大部分的銀行業務,在網上查不到收費標準細則太不方便了,“總體説,我們希望銀行服務能有更大程度的公開和改善。”

  政府整治亂收費決心明顯 但價目公示可解“被收費”?

  4月28日,銀監會會議指出,部署深入推進銀行業不合理收費和附加條件專項治理工作。經過前一階段的專項治理,目前銀行業不合理收費和附加條件現象已有改觀,但仍然存在一些關鍵性問題,與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和全社會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銀監會表示,經過前一階段的專項治理,目前銀行業不合理收費和附加條件現象已有改觀,但仍然存在一些關鍵性問題,與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和全社會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

  銀監會最後表示,堅持清理與處罰並重,對於3月1日以後仍然附加不合理貸款條件、4月1日以後仍然收取不合理費用的,嚴格依法依規啟動處罰問責程式,切實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5月2日,中國政府網公佈了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於2012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意見指出,堅決取消不符合國家法規政策及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合理確定收費水準,並逐項向社會公開。

  意見還指出,集中整治商業銀行在貸款過程中強制收費、只收費不服務或少服務,不執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以及不明碼標價等行為,嚴肅查處以貸轉存、存貸掛鉤、借貸搭售、一浮到頂等違規問題。修訂完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等法規制度,督促商業銀行嚴格落實收費明碼標價制度。健全投訴舉報和社會監督機制,及時受理舉報,切實保障和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知名財經評論員余豐慧向《人民日報海外版》表示,銀行不合理收費會帶來諸多方面的危害:一是使得貸款成本過高,大大加重了借款戶經濟負擔;二是從實體經濟和個人借款戶身上攫取過多利潤,可能壓垮借款者,最終可能造成貸款本息也難以歸還;三是擴大了貸款利差,扭曲中間業務收入,誤導了市場,給市場釋放出不真實的收入結構;四是嚴重違法違規,惡化銀行和客戶關係,敗壞了本應把信譽看作第一位的銀行聲譽。

  但是,價目公示可解“被收費”?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銀行業的服務項目共計1076項,其中收費項目850項,佔比79%。在銀行業服務項目中,個人業務服務項目共276項,其中個人有償服務項目共196項。自去年7月1日起,銀行業金融機構被要求取消了34項收費,但此後銀行收費項目仍呈增長態勢。

  另外,在銀行利潤強勁增長的同時,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的貢獻不容忽視。五大銀行年報數據顯示,去年共實現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3515.05億元。其中,農行增幅最大,增長49%至687.5億元。其次是工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1015.5億元,增幅為39.4%。

  現階段,即時銀行對收費項目進行了公示,但是收費項目仍然五花八門,數目繁多。相比之前,只能算是能“能看得見、摸得著”。(中新網金融頻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