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資本市場前瞻:A股反覆築底還是迎來反彈?

2011-10-08 07:02     來源:新華網     編輯:王思羽

  經歷了9月份的重挫並創下15個月以來新低的中國A股,將在國慶長假之後迎來首個交易日。

  週邊市場節日期間的過山車行情無疑給A股四季度走勢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在大盤股接連登場、通脹壓力猶存的前提下,股市人氣難聚、資金難聚。在業內人士看來,四季度是否真正完成築底,更多地要取決於國內經濟走勢和調控政策。

  週邊市場大落大漲

  長假期間,週邊股指大多上演了過山車行情,連續大幅下跌之後,多數出現超跌反彈,但總體看來,各國股指在10月開始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美國三大股指: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在經歷了10月第一個交易日的重挫之外,連續3天收出陽線。

  歐洲、英國兩大央行宣佈維持基準利率不變,英國央行宣佈啟動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沖銷了之前對於希臘債務進一步惡化的擔憂。

  這一消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股票市場。英國富時100指數,德國、法國主要股指都出現了連續的大幅上漲。

  相對而言,與A股聯繫最為緊密的港股在節日期間的表現更加疲弱。除了重陽節休市之外,3.4%和4.38%的跌幅將恒生指數拖入了2009年5月以來的新低。不過在週邊市場普遍上漲的影響下,恒生指數也出現反彈,並收復了17000點整數關口。

  此前週邊市場的動蕩波及A股,導致A股連續下跌,屢創年內新低,也使得經歷了一週的隔絕之後,A股的走勢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華泰證券研究所研究員潘俐俐分析認為,短期內A股還很難扭轉弱勢尋底的趨勢。“中長期看,內部環境仍是影響A股的主導因素。”

  大盤股壓境A股難喘息

  長假期間雖然直接關係資本市場的消息並不多,但國內市場大盤股的發行依舊是懸在A股市場上的一把利劍。

  9月29日,在將發行規模從35億股縮減至30億股之後,中國水電最終確定以詢價區間下限4.5元/股發行,募集資金135億元,遠低於此前173億元的募集計劃。

  中國水電之後,陜煤股份和中交股份的密集登場更是讓市場人氣渙散。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伴隨著15個月的新低,滬市成交僅461億元,深市成交量更是縮減至367億元。

  在IPO重壓之下,破發也成為一種常態。9月29日上市的四隻新股盤中全部破發,其中瑞和股份收盤價較發行價跌幅達到8.93%。

  雖然市場中有觀點認為大盤股的發行可能在熊市中砸出“金底”,但是在渙散的人氣和整個基本面仍然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的時候,信心和資金更為重要。

  低迷的成交和大量的破發説明影響市場信心的主要問題仍是沒有得到解決。來自南京證券的觀點認為,整體來講,市場仍在築底過程中,在沒有明顯資金流入與放量上漲的情況下,投資者仍需謹慎。

  四季度或迎來一波反彈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訊發佈日程,14日將公佈3季度CPI數據,這也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而目前市場普遍預計9月份CPI仍將保持在6%以上的高位,使得對於貨幣緊縮的預期依然難以放鬆。而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已經表現出來的資金緊張狀況都將決定市場短期內反轉可能較小。

  仍處相對高位的通脹數據難以對市場産生多少利好。除此物價高位之外,多家機構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速可能出現回落,貨幣政策短期難言轉向,都對市場走勢形成壓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1日發佈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2%,環比回升0.3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數在連續四個月回落後連續兩個月回升,顯示出經濟發展回穩態勢進一步增強。

  相對於可能仍然處於高位的CPI數據而言,PMI的回升一定程度上給予市場信心,讓人們看到了某些希望。

  國泰君安策略分析師張晗認為,現在讓預期惡化的因素主要是通脹不斷超預期,地産銷量不佳也可能引發日益嚴峻的資金鏈斷裂;歐元區出現違約和銀行破産也是週邊環境惡化的重要指標。“能夠扭轉通脹超預期的能量只有通脹自身,就看通脹何時開始低於預期,並脫離高位。”

  來自國泰君安的觀點認為,通脹將在四季度脫離高位,這也將改善通脹預期,並使得A股在四季度迎來一波反彈。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