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1地區已調高最低工資

2011-10-07 14:43     來源:法制晚報     編輯:郜利敏

 

21個地區最低工資標準及其上半年CPI漲幅

  全國已有21地區調高標準 至少4地將CPI作參考因素 重慶平均增幅居首

  本月起,河南省調高了本省的最低工資標準。至此,今年全國已有21個地區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

  法晚記者統計發現,21個地區中,以東部地區居多。從最低工資金額上看,深圳的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為1320元,是目前全國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地方。在平均增幅上,重慶最高,為32.8%,排名全國到第一。

  記者還注意到,今年調整標準的地區中,至少有4個明確提到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聯動,將CPI作為最重要的參考因素。

  數額

  最低工資標準 深圳位列第一

  各地最低工資標準根據各自情況分不同檔次,有的是4檔、有的是3檔、也有地區只有1檔,如深圳。

  此次最低工資標準調整中,深圳是目前全國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地區,金額為1320元。據介紹,這次調整是深圳自1992年建立最低工資制度以來,絕對數額提高幅度最大的一次,較去年1100元/月提高了220元。

  記者還注意到,近幾年深圳市的最低工資標準一直位居全國前列。

  在最低工資標準高檔標準中,浙江以1310元名列第二,北京以1160元位居第五。

  分區域來看,法晚統計顯示,21個調高最低工資標準的地區中,有11個屬東部地區,其餘是中西部地區。21個地區中,東部11個全部邁入千元之列,並處於明顯的領先位置。

  不過,與東部相比,中西部的一些地區也並不示弱,如安徽、新疆等地最高檔的最低工資都突破了千元。

  專家分析

  勞動密集型産業多漲工資緩解招工難

  北京科技大學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馮英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全國範圍內的最低工資標準水準,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和周邊城市普遍高於其他地區,深圳市處於全國的領先水準。

  這主要和深圳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有關。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系副主任周清傑分析説,深圳等東部地區的産業多為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服裝紡織業等,本身用工需求量很大,要招到更多合格的勞動者,就必須通過市場來調節。

  深圳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適度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有利於緩解深圳企業招工難的問題。

  另外,深圳等東部地區本身經濟發達,加工與商品出口基地的區位特點,讓這些地方非常需要高品質的勞動力。因此,為了吸引勞動力,增長工資就成了必然。

  增幅

  重慶平均增幅 躍居全國第一

  2008年之後,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部分地區為了幫一些企業渡過難關,暫緩調整企業最低工資標準,直到2010年開始,各地才紛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2010年全國共有30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長幅度為22.8%。

  從今年開始,又進行了新一輪工資調整,全國21個地區平均增幅在20%以上。

  其中,重慶的平均增幅高達30%以上,位居全國第一,北京的平均增幅也在20%以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