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態勢初步形成

2010-07-19 08:55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程軼文

  一個月前,中國人民銀行宣佈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從這一個月的表現看,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和雙向波動的態勢初步形成,人民幣升值預期有所弱化。

  雙向波動走勢明顯

  匯改重啟以來,人民幣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呈雙向波動走勢。7月16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718,與7月12日匯改後中間價新高持平,較6月19日央行重申匯改前一個交易日小幅升值逾0.8%。其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有升有降,最高6.7718,最低6.8275,雙向波動走勢明顯。

  相對於前一週波動幅度收窄,7月12日—18日的一週中,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幅度明顯拉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四個交易日上漲,一個交易日下跌,上下波動84個基點。上週一,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達6.7718,創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上週二大幅下跌84個基點,走低至6.7802。之後的三個交易日逐日走高。上週五,再次回到週一水準。

  市場交易員表示,美元疲弱、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發佈以及央行繼續增強匯率彈性的努力被認為是當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加劇的主要原因。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從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及國際國內因素分析,人民幣匯率浮動將更加重視一籃子貨幣的作用,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也將出現更多的雙向波動,而不是像2005年至2008年間那樣更傾向於單邊升值的走勢。

  儘管匯改重啟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小幅升值,但對其他主要貨幣卻走出一波下跌趨勢。受美元走弱的影響,7月份人民幣兌歐元匯率從7月1日的8.2933逐步回落至7月16日的8.7495,出現明顯下跌。兌英鎊也從10.1488回落至10.4452。
 
  升值預期弱化

  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人民幣並不存在大幅升值的可能。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張茉楠認為,三季度出口可能大幅下滑大大弱化人民幣升值預期。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背後意味著人民幣在某些特定階段不排除會出現貶值的情況。

  6月人民幣對美元處於升勢,但6月份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為118.80,環比下跌0.99%,結束了此前連續3個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的局面。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研究部汪賢星此前表示,該交易中心最近針對2005年7月到今年4月之間的人民幣匯率與中國外貿資料進行實證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每升1%,將會導致5個月之後的貿易順差增長率降低1.4%。

  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日前表示,我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可以更好發揮匯率浮動的資源配置作用,靈活調節內外部比價,引導資源向服務業等內需部門配置,推動産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貿易不平衡和經濟對出口的過度依賴,更多地依靠內需來發展經濟,促進經濟可持續平衡發展。

  此外,在歐元區債務危機爆發以及美元避險功能顯現的情況下,中國也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資本外流跡象,減緩了人民幣升值壓力。而近期一年期人民幣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報于6.65左右,暗示未來海外市場預期未來12個月人民幣升值幅度僅為1.69%。

  專家表示,在匯改的同時,應建立出口企業政策變動利益補償機制、貿易援助機制;人民幣國際化、貿易結算、外匯核銷體制改革、外匯儲備管理等國內基本制度的配套推行,可以促進人民幣匯率平穩有序浮動。(記者 盧錚)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