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新世紀》創刊 副主編詳解股指期貨

2010-01-11 14:03     來源:中廣網     編輯:肖燕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7分報道,新年伊始,原《財經》雜誌主編胡舒立另立門戶,《新世紀週刊》今日(11日)創刊,是一本主打時政、經濟等深度評論的綜合新聞週刊。適逢上週末股市再掀波瀾,本期《新世紀週刊》隆重推出文章《股指期貨終獲准生證》。浮浮沉沉三、四年,股指期貨為何此時獲批?融資融券的最先受益者又是誰?為此,記者柴華對《新世紀週刊》常務副主編張繼偉進行了專訪——

  記者: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原則獲准的消息是2010年最重磅的消息了。過去3年間,多次傳聞股指期貨即將推出,但每次都落空。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推出股指期貨?

  張繼偉:這是市場普遍預期之中的。2006年以來,經過股權分置改革、推出創業板,人們基本預期2010年的制度建設主要會集中在推出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和國際板上。管理層可能比較擔心的是在股市大起大落的時候推出做空機制,會放大這種波動。2010年,大家對市場的總體看法有些分歧。一方面信貸貨幣投放比較快,産生資産價格上升的壓力,另外一方面,也有調控通脹的壓力。管理層在這個時候推股指期貨,可能覺得可以發揮期貨的價格調控作用,而不是助長市場的波動。所以,此時推出股指期貨是市場普遍預期,也比較合理。

  記者:股指期貨的推出對中國證券市場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張繼偉:《新世紀週刊》的記者採訪了一些相關專家,專家覺得從各國的經驗看,市場短期漲跌是沒有規律性的,有些地方馬上會上漲,有些地方會下跌。但從長期來看,做空機制是健全市場定價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以前沒有這樣的機制,投資者如果想賺錢,只能靠市場上漲。如果市場下跌,這個制衡力量就沒辦法發揮。現在推出股指期貨,從長遠來看比較正面。

  另一方面,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投資者不夠成熟,一般都會打新。管理層比較關心指數。這兩個干擾因素不知道會不會對股指期貨正常發揮定價作用産生影響,這有待觀察。

  記者:都説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券商股獲益最多。到底哪些券商可能首先獲益呢?

  張繼偉:總體來看,推出融資融券會帶來比較大的交易量。特別是對於機構來説,從長期來看,很多基金有對衝的需求,對所有券商都是有利好因素的。但從目前來看,因為要先推試點,然後逐步推廣(融資融券),現在市場上盛傳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先拿到試點的可能性比較大,光大證券和招商證券也比較有機會。肯定是比較大的券商從中獲益較多。

  記者:根據貴刊記者的調查,各家券商怎麼看待這期待了4年有餘的新業務呢?

  張繼偉:從我們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券商對此普遍持歡迎態度。一方面是對市場建設的必要補充,另一方面,這兩個政策有比較明顯的利好因素。中國券商原來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各種業務都是在股市上漲的時候才有業務量,一旦下跌就沒有什麼生意可做了。現在,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都可以幫助他們開發出更多産品、提供更多增值服務。

  但是,我們也聽到一些對風險的憂慮。有人認為中國的投資者還不成熟,對這個新事物的理解並不是很深,所以大家可能對風險控制有一定擔憂。另外,融券規模要和公司整體業務相一致,券商整體的凈資本也不是非常多,沒有那麼多的力量來做融資融券業務,所以不可能做得很大。另一方面,初期監管肯定比較嚴格,對於投資者和量的控制都是如此。

更多精彩請點擊台灣網金融頻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