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對陸資愛怕相交 臺當局稱將加大招商促合作

2009-10-19 09:1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肖燕
  臺灣當局今年6月底開放大陸資金赴臺投資,3個半月來,投資累計金額還不到新台幣兩億元,距當初預估數字差距頗大。當局各相關部會近來檢討有關政策,擬加大對大陸企業及投資者的招商力度。

  對陸資愛怕相交

  據島內媒體報道,臺灣當局開放大陸資金赴臺投資以來,至目前為止,累計核準投資案僅15件,投資金額1.8915億元新台幣。有大陸投資者表示,主要原因是臺灣對大陸投資帶有疑慮,政策面障礙多。

  一名大陸律師説,臺灣對陸資又愛又怕,一方面希望增加大陸資本投入臺灣,帶動産業和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又怕影響臺灣經濟安全。臺灣對於陸資來臺設置一些障礙,陸資不是盲目砸錢的笨蛋,陸資到臺灣投資與否還是要回歸投資是否會有經濟效益,臺灣“要而不給、供需不合”的陸資來臺政策,有改進的空間。

  臺灣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副理吳學媛表示,臺灣的陸資來臺法令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當局開放陸資來臺採正面表列,總共開放192項,其他項目都不準陸資投資,但是臺灣企業營業項目都是登記“一長串”,很容易就超過許可192項的範圍,陸資便無法投資。

  另外,部分大陸企業人士反映進出臺灣不方便,必須要有邀請單位以及保證人,如果與臺灣毫無關聯的大陸企業,便無法順利赴臺。

  臺當局積極檢討

  對於政策障礙,臺灣“經濟部”邀集投資處、投審會、工業局、技術處、“移民署”與“陸委會”等相關單位在本月13日召開陸資檢討會議,決議放寬上市公司或一定資本額以上大陸企業來臺限制,希望改以主動推薦外貿協會或是中國生産力中心等財團法人擔任邀請人兼保證人的方式,讓有潛力來臺的大陸企業,不因為沒有邀請單位而無法來臺,損失商機。

  臺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也表示,在後續經貿政策鬆綁部分,將檢討陸資産業界別限制、放寬大陸專業人才來臺限制等,為提供大陸專業人士來臺便捷化措施,未來大陸專業人士從申請到發證的行政審查作業時程,將管控在兩周內完成。

  將加大招商力度

  自6月底開放陸資赴臺之後,臺當局透過島內公協會廣邀大陸知名企業來臺,加強向陸資企業説明開放措施;8月下旬,相關機構還前往大陸國有、民營企業聚集城市北京、杭州等,辦理“陸資來臺政策説明會”,邀請具潛力陸企來臺考察。

  為有效促成具體投資案,臺灣“經濟部”已建立投資案源整合機制,針對有意來臺陸企,由專人協助洽排投資考察行程,未來透過産業鏈整合及兩岸直航優勢,積極邀請具潛力陸企來臺考察,了解其投資意願,並持續鎖定目標規劃辦理投資訪問團,為兩岸投資合作開創新局。

  有關第一階段開放陸資項目,製造業包括汽車、紡織、電子與橡塑,服務業則有批發零售業。臺“經濟部”官員説,目前內部正在研究以鎖定案源的方式進行招商,準備在今年12月再度組團前往廣東與重慶等地,鎖定汽車、紡織以及電子産業作為招商標的。

  對於臺灣內部有疑問指“是否陸企不願來臺投資”,近日正在臺灣訪問的大陸貿促會副會長張偉説:“臺灣當然有投資價值。現在才剛開放,陸企還處於摸索期,未來陸資還是有很大的機會。” (中新社記者 曾 嘉)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