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資金回撤 泰國金融危機魅影再臨

2013-07-08 14:05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林天泉

  泰國,處處瀰漫著恬靜祥和的佛教氣息。但這樣一個祥和的國度,卻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發源地、苦難最深重的地區。

  時光荏苒,如今已是2013年,在經歷1997年的金融危機之後,泰國經濟恢復高速增長,這也吸引了眾多國際資本蜂擁而入。但繁華之後是落寞,隨著美聯儲宣佈將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政策,近期泰國各項經濟數據轉弱,具體體現為經常項目出現赤字並進一步擴大、增長率下滑、本幣大幅貶值等。

  國外資金回撤

  泰國近年來正處於快速工業化的過程。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泰國經濟不斷增長,其2012年GDP已經達到3655.64億美元,相當於在1997年的基礎上增長近3倍。

  但今年以來,泰國的經濟增長出現了明顯的問題,經常項目餘額的不斷惡化即是其中之一。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1月泰國的經常項目出現逆差22.37億美元,創出2011年7月以來的新高;到了4月份,經常項目赤字進一步擴大至33.61億美元,這意味著泰國的外需受阻,進而給GDP的增長帶來巨大壓力。

  資本項目依然不樂觀。在連續4個月出現順差之後,3月份泰國出現5.08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而此前的4個月平均流入資金為23.73億美元。在美國經濟走好以及美聯儲退出QE的預期之下,資本項目新動向揭示出的風險不容忽視,未來該國資金凈流出可能會進一步加大。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在1997年泰國外匯儲備創出244.48億美元的低位之後,泰國外匯儲備不斷攀升。截至2013年5月31日,泰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1753億美元,流入泰國的資金每年都在增加。外匯儲備的增多,將增加泰國抵禦金融風險,尤其是償付外債的能力。不過也應當看到,自去年9月以來,泰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在小規模地收縮。

  經濟增速下滑

  除去1997年與2008年的兩次金融危機,泰國的經常性項目並未出現惡化,資本項目也較為平穩。但這並不能説明泰國經濟可以“高枕無憂”。

  資料顯示,目前泰國股市總市值約13.6萬億泰銖(約合人民幣2.7萬億),在東盟區域內僅次於新加坡。而泰國2012年每人平均GDP為5300美元左右,但其股市總市值接近中國A股總市值的七分之一。

  2013年,泰國依賴於公共投資來支援其經濟擴張,泰國的國內消費、投資額以及出口的增長處於較低水準。而來自美國和日本的資本量化寬鬆政策給泰國的市場帶來嚴重的不平衡,高流動性資金會使泰國産生股市泡沫。泰國證?交易所的指數一直處於上升狀態;相反的是,企業景氣度、私人消費和私人投資的指數則在下降,泰國股市和泰銖匯率的波動在未來可能會愈演愈烈。

  泰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局在5月份也下調了2013年的GDP增長預期,最新預期增幅為4.2%~5.2%,此前的預期為增長4.5%~5.5%,原因包括全球經濟復蘇時間推遲、出口價格上漲乏力等。

  泰銖匯率大幅波動

  今年年初以來,泰銖對美元等世界主要貨幣持續升值,不斷突破近16年來最高點,短短3個多月升值幅度達到5.04%,成為亞洲國家中表現最為“搶眼”的貨幣。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在4月22日,泰銖對美元匯率攀升至28.40比1,創出自1997年7月東南亞金融危機泰國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以來的最高值。但隨後兩個月,形勢急轉直下,泰銖對美元不斷貶值,截至7月5日,泰銖對美元匯率已回落至30.89:1。

  1996年,由於經常項目逆差迅速擴大、泰國經濟形勢惡化、使泰銖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1997年7月2日,在國際投機資本的圍剿下,泰國政府被迫宣佈放棄釘住匯率制度,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天泰銖匯率貶值幅度高達30%以上。

  泰銖大幅度貶值,不僅給泰國經濟造成重大災難,而且迅速波及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等整個東南亞地區,最終引發了震驚世界的亞洲金融危機。

  輝立投資諮詢董事陳星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泰銖匯率再次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不是特別大,因為目前整體市場狀況跟1997年不同。當時是典型的風險避險需求,眾多做空機構有套利的動機。當前流入泰國的資本規模比2008年高出約3倍多,在目前情況下,要發生匯率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不是沒有,最有可能出現的是匯率緩慢下降,通過長時間達到大幅貶值。

  “大量資本流入泰國,通過一段時間做多後轉向做空,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但如果是這樣的話,泰國政府會採取一些強制性的措施平穩市場,比如大幅加息。”陳星宇進一步表示。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