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3帶動熱錢推動恒指攀高 拖累港元下行

2012-10-23 13:54     來源:新京報     編輯:范樂

  “走,到香港掃貨去。”這已成為目前深圳、廣州一帶的流行生活方式。港元對人民幣不斷貶值正是這背後的原因。在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背景下,美元疲軟,港元面臨升值壓力,然而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港元與美元需保持穩定匯率。上週六,香港金管局就被迫對匯市進行了干預,拋售超過46億港元,買入逾6億美元,以壓低港元匯率。這也是香港金管局近三年來首次入市干預。昨天,港元跟隨美元略有回升。

  美元氾濫多地央行入市干預

  自1983年開始,香港實行與美元掛鉤的聯繫匯率制度,美元對港元的匯率保持在7.75-7.85港元之間,如果離開這一區間,香港貨幣當局則可以入市干預。

  上週六,美元對港元觸7.75,即聯繫匯率制下港元匯率的下限,引發金管局入市干預,數據顯示香港金管局當日拋售46.7億港元(合6.03億美元),以穩定匯價。“近日港元需求有所增加,是與歐洲市場略為回穩,美元偏弱,美息下降以致資金流入區內貨幣和股市有關,其他亞洲貨幣亦同樣面對上升壓力。”金管局發言人表示。

  昨天,港元跟隨美元回升約300個基點。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港元匯率上升壓力反映有熱錢流入香港,這主要是來自美聯儲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資金的流入也推動香港恒生指數攀升至六個月高位,成為今年以來亞洲地區表現最好的股指之一。

  不僅是香港金管局,亞洲地區其他國家央行也紛紛採取措施尋求遏制本幣進一步升值,以幫助維持國內出口行業的競爭力。日本央行上個月曾出手干預以放慢日元升值速度,而韓國央行也疑似進行了干預以遏制韓圓升勢。

  港元對人民幣1個月貶值0.4%

  從9月13日美國推出QE3以來,美元指數已經從80上下走低至79.5附近,與之掛鉤的港元匯率也逐步貶值。特別是在10月10日以來的7個交易日裏貶值了近500個基點。10月以來,港元對人民幣貶值幅度為0.4%。

  銀行的換匯價格也創新高,近日100港元兌換人民幣多次跌破80元。昨天,中國銀行港元現鈔買入價為79.89,現鈔賣出價為80.84。也就是説,居民拿著100港元去銀行只能換到79.89元人民幣,從銀行買入100港元需要80.84元人民幣,前段時間則需要約81元人民幣。

  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港元已經累計升值超過30%,港元從“比人民幣更值錢”到“打八折”。

  市場分析認為,若美國11月份大選之前美元依舊疲軟,海外資本流入亞洲貨幣的勢頭可能會持續下去,至少會延續到年底。港元將成為持續受到支撐的貨幣之一,因為其流動性較好,且人民幣也在升值,預計香港金管局還會進一步干預。

  ■ 分析

  港元匯率機制或要尋找新辦法

  港元因聯繫匯率制度對人民幣一路貶值,再度引發香港投資人對於聯繫匯率制度的反思。

  財經評論員代鵬提出,香港金管局採取了階段性的方式,通過購買美元在一定程度上對於港元本身的匯價形成階段性的支撐,但是從長期上來看,港元整體匯率的機制可能要尋找新的穩定港元匯率的辦法。

  今年6月份,香港金融管理局前任總裁任志剛發表了一篇長篇報告説,人民幣對港元持續大幅升值,導致港元購買力下降,香港人不再樂意使用,他稱港府應一次或者分段擴大匯率波動區間,以及掛鉤所有股票。

  任志剛認為,期望港元同時履行本地貨幣功能、國際金融中心功能,為內地與世界進行國際金融仲介服務,同時還維持貨幣金融穩定,這樣的期望是不切實際的,他建議香港允許以外幣進行報價和交易、結算。

  聯繫匯率帶來的資金涌入也推動了香港股市的攀升,今年以來恒生指數上漲超過17%。

  不過,香港目前並沒有放棄聯繫匯率的計劃。今年6月份,香港財政司長和金融管理局現任總裁陳德霖均表示,香港作為細小和外向型經濟,以及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聯繫匯率制度仍然是最適合香港的,沒有需要也沒有意圖更改聯繫匯率制度。(蘇曼麗)

  ■ 表態

  “貨幣政策無進一步放鬆理由”

  《金融時報》刊文稱QE3或致熱錢回流,使國內貨幣供應量通脹

  新京報訊 (記者蘇曼麗)通脹回落、經濟增長仍存憂慮,貨幣政策是否應進一步調整?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昨天刊登文章稱,由於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的資本流入和輸入性通脹,中國貨幣政策目前沒有更多進一步放鬆的理由。

  “QE3可能導致熱錢回流中國,使國內貨幣供應量進一步通貨膨脹”、“美歐日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大宗商品價格存在繼續攀升動力,輸入性通脹因素有可能成為拉升國內物價水準的重要推手”文章指出。

  從數據看,在QE3實施1個多月後,中國的流動性狀況正在逐漸改善。被視作向市場提供流動性主要渠道的外匯佔款在9月份結束連續兩個月的下降,恢復增長並站上今年以來的次高點。與此同時,9月份貿易數據超出預期的好,顯示中國經濟可能已經觸底反彈。

  星展銀行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梁兆基表示,CPI增速下滑至2%以內,中國近期降息或調低存款準備金來刺激經濟的可能性很低。他認為,財政和貨幣政策不是長期推動持久增長的工具,産業政策的戰略制定為首要,同時也必須鼓勵私人領域加大投資,以便改善生産力。

  ■ 影響

  港人北上存人民幣逐年增加

  隨著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加之內地銀行存款利息比香港高,港人北上存人民幣再掀熱潮。

  曾小姐是港資企業駐上海公司的部門主管,薪水以港元計算,這些年她也一直為港元貶值而苦惱。“拿港元薪水在內地打工,漲的工資全補貼給了匯率貶值。”她已逐步將港元資産轉為人民幣存款,以避免港元持續貶值的損失。

  某國有銀行深圳支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港人北上存人民幣逐年增加,港人到深圳存人民幣的總額已較去年增長15%至20%。(蘇曼麗)

  iPhone 4S便宜了100多元

  在深圳做日用品代購生意的刁先生表示,此次港元貶值他感受並不十分明顯。自從2006年以來,匯率不斷在變,港元整體處於貶值狀態,深圳人已經習慣了去香港“打醬油”。這次破“8”,對常去香港購物的深圳人來説,並沒感覺到特別的興奮。

  據刁先生講,他前段時間剛去香港買了一部iPhone 4S,價格折合為人民幣為3817元,最近匯率變化後,價格變成3700多一點,比之前便宜了100多元。刁先生總結自己的購物經驗認為,港元貶值,對奢侈品購物者來説,實惠比較明顯,但對購買普通日用品來説並不明顯,因為香港日用品總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價格一直在漲。(李媛)

  赴港購物成本“至少八折”

  在香港工作的布小姐昨日表示,目前她的生活暫時沒有受到影響。她説:“如果不是出去旅遊,需要兌換貨幣的話,影響並沒有想像的大。”香港人大都將港元貶值歸咎於“受美元拖累”,擔心通脹重新抬頭。布小姐的內地朋友則是“超開心的”,因為去香港購物的成本進一步下降,“至少是八折”。

  布小姐表示,由於前一段時間中國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大陸赴港遊客購物大量減少,香港零售業因此受到影響。現在人民幣升值行情看好,恰逢年末“掃貨季”,香港疲軟的消費行業又看到了新的希望,期待這一趨勢能帶來新的增長點。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