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三季度業績普遍超預期

2012-10-23 09:13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范樂

  美國六大銀行第三季度財報均已出爐,在寬鬆貨幣政策及房地産市場回暖背景下,銀行業第三季度業績均好于預期。然而,全球金融危機的遺留問題仍影響著美國銀行當季業績及未來發展前景。

  三季度業績普遍超預期

  美國六大銀行的第三季度財報已全部公佈,業績比預期的要好。

  第三季度,摩根大通利潤為57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富國銀行凈利潤達49億美元,同比增長22%,連續第六個季度創新高;高盛集團凈利潤達15.1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3.93億美元。雖然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的凈利潤均較去年同期下滑,但仍好于分析師此前預期。摩根士丹利雖然出現虧損,但總體表現也好于市場預期。

  寬鬆政策和樓市復蘇推升業績

  分析六大行的第三季度財報,不難發現固定收益及抵押貸款業務是業績超越預期的主要推動力,這與寬鬆貨幣政策以及美國樓市復蘇密切相關。

  金融危機後,量化寬鬆政策通過從市場中購買國債和資産抵押債券,以降低長期借貸利率。野村證券分析師雷揚表示,美聯儲大量購買固定收益資産,使資産收益率升高,吸引銀行投資國債等固定收益産品。

  此外,寬鬆政策及低利率政策降低了再融資成本,為房地産市場復蘇提供了支撐,隨之而來的是銀行抵押貸款業務的強勁增長。

  富國銀行作為美國最大的房貸銀行,第三季度抵押貸款業務額比一年前增長了50%以上,而摩根大通當季房屋抵押貸款額也大漲29%。

  金融危機陰影依然籠罩

  雖然第三季度財報令人興奮,但美國銀行業依然未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

  首先,各大銀行仍然被金融危機遺留的重組及相關法律訴訟問題困擾。第三季度,美銀用於法律訴訟的費用達到16億美元,並且由於被指控收購投資銀行美林證券時未向股東披露重要資訊,上個月美銀同意支付24億美元達成和解協議。花旗第三季度也由於出售與摩根士丹利合資的美邦銀行部分股權,承擔了47億美元的損失。另外,美國政府10月9日對富國銀行發起訴訟,指控其住房抵押貸款産品存在欺詐。

  其次,美國政府出臺了多德-弗蘭克法案,對銀行業施加了諸多限制措施,預計將對債券市場、衍生品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在第三季度中表現搶眼的固定收益交易可能難以在第四季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再次,美國銀行業第三季度利潤同比增長還與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以及大量裁員有關,這些因素在第四季度都很難持續。

  目前,幾大銀行的股價仍遠低於金融危機前的水準,表明投資者對銀行業的增長前景仍然信心不足。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