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中國銀行業國際化路徑差距仍然明顯

2012-09-11 10:46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范樂

  昨天,2012“第六屆中國銀行家高峰論壇”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北京校園舉行。本次高峰論壇的主題為“銀行業的模式變革”。IMF副總裁朱民、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等人出席會議,圍繞銀行業的模式變革和國際化展開討論。

  國際市場對銀行影響超本地市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在論壇上表示,在經過了幾十年的全球化以後,國際市場的衝擊對銀行的資産負債表、收入表、現金流量等的影響,可能還要大於本地市場的影響。

  朱民指出,外部衝擊對國內産出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大,2008年金融危機後,外部的衝擊對本國國內的工業産出的影響較金融危機前翻了一番。外部市場的變化會影響到國內的市場,影響銀行客戶對外業務的經營,進而也會影響銀行自身的經營。

  他強調,全球的波動、全球的競爭是對當代銀行業、當代銀行家最主要的挑戰。

  中國銀行業國際化路徑差距仍然明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論壇上表示,回顧入世十年,中國銀行業的國際化路徑雖有進展,但實際上空間和差距還是非常明顯。

  巴曙松指出,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發展有三個特點,一是海外業務商業模式轉變的進展並不顯著;二是金融機構在海外爭取牌照,然後才拓展國內市場;三是國際化業務包括海外金融機構進入中國,以及中國本土金融機構依據市場規則重組,其中,本土市場的國際化進展較大。

  巴曙松特別強調,中國銀行業很大程度上是依託香港推進的一個對外的國際化。雖然試圖在向其他的方向來拓展,但是進展很有限。

  中國銀行業利差受保護時代結束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論壇上講話稱,今年利率變動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擴大了存貸款利率浮動的範圍,導致利差縮小,中國銀行多年來利差受保護的時代已經結束。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加深,馬蔚華表示,該行正尋找抵消存貸利差收窄影響的途徑。

  馬蔚華表示,上半年各家銀行業績下滑,是符合趨勢的正常現象,表明瞭中國銀行業正面臨轉型。馬蔚華稱,招商銀行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次轉型,目的在於提高定價能力降低資本消耗,降低成本,實現風險可以控制,達到資本回報的最大化。

  在零售業務方面,馬蔚華強調,移動支付將會是未來銀行金融服務的發展趨勢,招行應該最先把信用卡廢掉,讓其與手機合二為一,實現自身商業模式的轉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