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中日貿易都在下滑 8月進口再現負增長

2012-09-11 10:46     來源:北京晨報     編輯:范樂

  中國外貿的“保10”目標正在遭遇嚴峻挑戰。昨日,海關總署公佈8月份外貿進出口數據,在出口同比增速疲弱的同時,進口更在時隔七個月後轉為負增長。市場預計,由於寄望外貿增速在三季度能夠止跌回升,大量穩外貿的刺激措施可能會很快出臺。

  海關統計顯示,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292.9億美元,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增長2.7%,進口下降2.6%,貿易順差266.7億美元。經季節調整後,8月出口同比增長1.7%,進口下降2.9%;環比出口下降3.3%,進口下降4.6%。

  進口方面,受內需不振影響,8月鐵礦砂、原油、成品油、鋼坯、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數量同比增速均出現下降,成為中國經濟放緩的又一個注腳。

  野村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由於中國進口貨物的大部分是作為出口成品的原材料,因此進口下滑還預示著未來出口將持續走軟。

  海關數據顯示,外需疲弱的基本態勢難於改變。在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雙邊貿易中,前8個月,中歐雙邊貿易總值3650.5億美元,下降1.9%;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2187億美元,下降1.4%。

  今年中國外貿的增長目標是10%。五、六月份,中國進出口一度出現反彈,但是,隨著七、八月外貿數據的一路下行,要實現這一目標顯然需要政策“加碼”。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本月9日表示,最近國務院將進一步研究穩定外貿增長的政策。例如要減少各種收費、清理不合理不必要的收費,重點增加進口先進技術設備及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生活用品。

  有消息稱,已在醞釀之中的新一輪外貿增長政策還包括個別行業的出口退稅率或將調高,新政最快有望在本月出臺。

  在市場上,放鬆政策的呼聲也頗高。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高級副總裁王良享向記者表示,中國最有條件刺激經濟,“中國國債水準,連地方政府債務計算在內,只佔GDP的43.5%,遠低於歐美,即使減稅1萬億人民幣,也只會將債務暫時推高至GDP的45%左右,有很大空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