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行業復蘇步履依然蹣跚

2012-07-23 09:11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近來,美國大銀行陸續公佈了二季度業績報告。在金融危機的硝煙漸漸散去之時,除了富國銀行純利和營業收入雙雙增長外,美國其他各銀行業績依然不容樂觀。7月18日,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高級經濟研究員張穎在與記者連線時表示,美國大銀行的季報反映出,受歐債危機使得全球避險情緒升溫的影響,投行業務已不再是華爾街最賺錢的業務。隨著金融危機的大浪淘沙效應及政府救助,美國銀行業或已度過最壞的時期,倖存者的業務和盈利正逐漸復蘇,但步履依然蹣跚。

  最新數據顯示,由於抵押貸款業務收入上升且信貸損失撥備減少,使得社區銀行和財富管理業務純利上升,富國銀行二季度純利和經營收入同比分別上升17%和4.4%,但批發銀行業務純利下降;因零售銀行業務和證券/投資銀行業務收入皆下降,僅交易服務業務收入上升,花旗集團二季度純利和經營收入同比分別下跌10.4%和19.6%;因投資銀行業務、其他自營交易及費用/佣金收入下降,僅投資管理、做市商業務收入上升,高盛二季度純利和經營收入同比分別下降11.5%和9%;因投資銀行業務純利減少及公司/私募股權業務虧損,摩根大通二季度純利和經營收入同比分別下跌8.7%和16.5%。自今年5月摩根大通有關交易虧損曝光以來,該銀行的市值已蒸發250億美元。

  張穎評論説,美國大銀行的最新季報反映出,受歐債危機令全球避險情緒升溫影響,投行業務已不再是華爾街最賺錢的業務。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4、5月股權承銷規模同比下降50%以上,債券承銷下滑40%,並購規模下降15%,使得摩根大通、花旗和高盛二季度投行業務純利下跌。而美國經濟持續緩慢復蘇,一、二季度銀行業貸款同比分別增長2.2%和3.3%,以及呆壞賬撥備持續下降,有助於花旗銀行北美零售業務凈收入、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的零售銀行和商業銀行業務盈利上升。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首季美國銀行業盈利353億美元,同比增加66億美元,為5年來最高水準,主因是經營收入錄得過去五個季度中第二次增長及呆壞賬撥備下降;“問題銀行”數目從1年前的813家降至772家,其資産也從3190億美元降至2920億美元,至今年3月底,美國銀行總數為7307家,比去年底減少50家。張穎説,這反映出隨著金融危機的大浪淘沙效應及政府救助,美國銀行業或已度過最壞的時期,倖存者的業務和盈利正逐漸復蘇,但步履依然蹣跚。

  近一個時期以來,美國財政部已逐步退出金融危機時的救助行動,如出售7家在金融危機時期接受過政府救助的銀行的股份,3次出售所持美國國際集團(AIG)股份,並已完成出售所持“兩房”(房利美和房地美)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出售收入超過初始投資額。不過,自2008年秋季推出問題資産救助計劃(TARP)已有3年多,美國聯邦政府仍持有335家銀行的股份,其中大部分為無力向政府償清救助資金的小銀行;財政部還持有AIG、通用汽車金融這服務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GM)大量股權。張穎表示,銀行業的復蘇令美國財政部得以逐步退出救助行動,但銀行業要完全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仍待時日。

  為防範重蹈雷曼兄弟破産的覆轍,未來美國銀行業將面臨更嚴厲的監管。按照美國金融改革法案的要求,在美國經營的首批九大銀行(美銀、花旗、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巴克萊、瑞信、德銀)已向當局提供了“生前遺囑”,説明一旦銀行陷入無法償還債務的狀況時如何將銀行分拆及出售資産,以便監管機構有權在金融危機時指令銀行分拆業務,以降低風險。明年底前須提交類似方案的銀行將增至逾125家。張穎認為,這將有助於消除政府對大銀行的隱性擔保,降低大銀行的道德風險,令原來“大而不能倒”的銀行在瀕臨倒閉時無須納稅人救助而有序分解,降低大銀行倒閉對金融體系可能造成的重大系統性風險。

  近期美國監管機構就巴塞爾協議Ⅲ公佈了徵求意見稿,要求美國所有銀行均須遵守更嚴格的資本充足規定。至2019年,總資産達5億美元以上的金融機構最低普通股資本比率將提高至7%,包含2.5%的緩衝資本;一級資本杠桿率的下限為4%,高於巴塞爾協議Ⅲ建議的3%。張穎説,其中針對按揭債務管理權(MRS)的規定對美國銀行業打擊較大。這是因為美國銀行業提供按揭貸款服務,如收取供款及管理收樓程式會收取費用,且這種收費權可以轉讓,因此可視作法定資本。但巴塞爾協議Ⅲ規定MRS在普通股資本的佔比不得多於一成,這使得有較多按揭貸款服務的銀行需額外籌集資本以滿足資本充足率新規或促使業務多元化。另外,新規要求所有銀行須將所持證券的未實現損失計入資本水準內,將令美國銀行業的資本水準高於海外其他同業。因為在美國會計準則下,銀行所持證券價值無須以市價計算,而歐洲銀行的會計規定卻毋須以市價計算;且在現行規定下,這類賬面損失不會影響銀行的資産負債表,但在巴塞爾協議Ⅲ生效後,有關豁免將取消,變相令美國銀行業需要更多資本,將可能損害業界的對外競爭力。

  有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最大19家銀行的一級資本已由2009年雷曼兄弟倒閉後的4000多億美元增至目前的近7600億美元,反映出美國銀行業已較2009年時更為健康,但市場估計,為滿足巴塞爾協議Ⅲ,美國最大19家銀行仍面臨500億美元資本缺口,而小銀行的資本缺口約為100億美元。張穎稱,美國大銀行雖未必會再度大規模集資,但其派息計劃則有可能延遲,部分大銀行更威脅將減持長期美債等可能造成賬面損失的投資産品。

  今年6月,穆迪宣佈下調全球15家銀行及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其中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集團、美國銀行等,只有富國銀行倖免,而資金短缺、面臨鉅額虧損的風險上升及盈利增長放慢等成為降級主因。張穎認為,降級將推升銀行的借貸成本並削弱銀行的盈利水準和市值。如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和花旗集團就預測説,為應付因降級而增加的抵押品要求,其資金成本將分別上升90.6億、20.7億和20.1億美元。不過,高企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和資本成本上升可能促使銀行業陸續調整其業務戰略和資本配置的重心。如摩根士丹利近期正與一些私人股本公司洽談,一旦國會通過“沃爾克法則”、禁止銀行進行自營交易時,將出售商品交易部門的股權。此外,銀行也可能為尋求較高回報而承擔更高的風險。美國貨幣監理署(OCC)日前就表示,一些銀行正嘗試開拓新業務,他們可能對這些領域一無所知,如石油貸款和天然氣貸款;另一些銀行可能正對一些歷史上波動較大的行業産生興趣。不過,一旦利率上揚,這些行業的優勢可能會逆轉,從而令這些大銀行面臨新的系統性風險。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