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任人“揩油” 莫非雷鋒開的

2012-05-23 10:50     來源:羊城晚報     編輯:范樂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近日,英國一台櫃員機發生故障,在顧客取款時會吐出雙倍數額的現金。聞訊趕來的人排起了長隊,在故障時間裏共有200名顧客取走現金。警方稱,若顧客已發現櫃員機故障還繼續取錢,那麼銀行方面可能會以欺詐罪追究責任。但當事銀行稱,他們不會追討多支付的錢,因為出錯的是銀行,顧客不必為此負責。 ———《大河報》21日]

  可疑

  英國屢曝“多吐錢”

  ■去年1月20日,英國東南部城市敦提的一台取款機吐出雙倍現金。

  ■2008年3月18日,英國東部赫爾市的多部取款機出現“取一贈一”故障。

  ■2006年10月21日,英國布裏斯托爾市一台取款機發生故障,吐出雙倍金額。

  背景

  英國也追數判刑

  據《揚子晚報》報道,2006年布裏斯托爾市的櫃員機故障事件發生後,銀行發言人稱,誓將所有領取雙倍現金的取款者找到,任何一筆額外金額將被追回。

  2002年8月,英國考文垂一家銀行櫃員機“狂吐”5天,總共被取走100多萬英鎊。當時,朱伯特一家人取走了13萬英鎊,結果朱伯特和他的女兒被判15個月監禁。

  洋銀行“學雷鋒”?

  我們“從來不出錯”

  cccgm:這不是明顯給中國銀行難堪嘛,別有用心的洋人!

  懼者不來:外國也學雷鋒了?

  奇跡的陽光世界:許霆看了這則消息,一定會鬱悶的……

  我們“從來不出錯”

  郭勒東東:這才是企業的胸懷!

  熊憬春:這在中國是不可能發生的吧?不還錢就告你個盜竊金融機構的罪名,中國的銀行“從來不會出錯的”……

  長這麼帥我容易嗎:外國的銀行是企業,這是用戶跟商戶之間的糾紛。在中國某些銀行更像“大爺”,它可以隨意更改收費規則,但是你想佔它一點便宜?門都沒有。

  Jason49861004:中國銀行界表示:這裡的老百姓好“欺負”?

  Q在江北:在這個時候,他們會説“從國情出發”,而不是“與國際接軌”。

  多取難逃“罪責”?

  小領導447986:各位注意了,報道説“銀行可以以欺詐罪追究顧客責任”,這説明這種行為也是犯罪,只是銀行沒追究而已。在中國,如果銀行不報案追究,取錢者也未必要承擔責任啊。

  刑法韓友誼:1、依照一般的刑法(各國大體類似),這涉嫌侵佔或盜竊型犯罪。2、銀行作為被害人的“同意”本來可以使取款者免責,但是“同意”出現在結果發生之後,並不能改變取款人的犯罪性質。

  疑為“廣告高招”?

  王匡正:平均每人多取了不超過300英鎊,損失金額還不夠廣告費的零頭,銀行以此提高信譽,很高的高招。

  小倩女NZ幽魂:這家英國銀行是因為損失不夠大,如果損失很大,肯定會追究的。

  短評

  英國銀行何以慷慨?

  據了解,在英國“大部分借記卡每日提款的上限是300英鎊”。這意味著,每位佔銀行便宜的英國儲戶,多取走的錢實際並不多。因此,如果銀行要較真地向“200多名顧客”一一追討,不僅會得罪儲戶,而且成本上也會顯得不划算。進一步分析,還有制度環境因素。比如,2009年,為了避免銀行壟斷,英國強迫“兩大銀行必須分拆出售部分資産”。相比之下,目前國內銀行的制度環境比較寬鬆。這無疑決定了銀行與儲戶基本關係的差別,也決定銀行對儲戶情感態度的差別。張貴峰

  核心評論

  國內銀行做不到?

  對於這類事件如何處置,主要取決於法律和銀行兩個方面。從法律層面講,中英差別其實不大。英國警方稱“如果顧客發現櫃員機故障還繼續取錢,銀行可能會以欺詐罪追究責任”,即是説,貪取錢財的英國民眾,同樣面臨著法律追究的風險。

  真正的“中英差別”體現在銀行方面。當事銀行選擇了主動擔責,併為顧客卸責,這與我們某些銀行的步步緊逼,形成了反差。

  英國的銀行為何這麼做呢?首先,出了這類問題,銀行失誤在先,民眾有錯在後,首先想到為自己的失誤負責,這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必須做的;其次,從企業發展看,只有勇於承擔責任,積極自我加壓,才能由此産生進一步改進的動力;最後,倘若眼光再放遠一些,這種大度的豁免,等於為企業做了一次完美的公關廣告。

  我們國內的銀行就做不到嗎?其實許多時候是不願做而已。由於市場競爭充分,英國有大大小小的商業銀行近千家,沒有足夠的責任意識和良好的形象,如何求得生存和發展?而這一切,對於目前仍享壟斷優勢的國有銀行,它們能否深刻體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