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走向不妙 IMF救援力存疑

2011-09-26 09:13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王思羽

  連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密集舉行會議,梳理影響全球經濟復蘇道路上的桎梏和困難,各方焦點主要集中在歐美發達經濟體的債務危機持續惡化,各國政策選擇取向更難協調,IMF救援能力存在質疑,但針對以上問題目前尚無解決良方,世界經濟走向難言樂觀。

  債務危機下的團結

  當前,歐洲債務危機的蔓延和發酵已演變為一場信心危機,導致全球市場動蕩。最近一週來,國際股票、石油、金屬市場呈下跌態勢。在全球市場悲觀情緒籠罩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將9月23日至25日2011年年度會議主題定位“全球挑戰,全球解決方案”。

  世行行長佐利克和IMF總裁拉加德強調,世界經濟進入一個新的危險階段,呼籲所有國家都要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主要國家要發揮政治領導力,形成合力,應對危機,否則世界將“輸掉這場尋找增長的戰役”。

  此前,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當地時間22日在華盛頓發表聯合聲明稱,當前全球經濟面臨來自主權債務危機、金融體系脆弱、市場動蕩、經濟增勢低迷和失業率居高不下等風險帶來的挑戰。

  聲明稱,二十國集團將採取必要舉措來維護銀行體系和金融市場的穩定,如有必要,各國央行將繼續為銀行業提供流動性,確保銀行資本金充足;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正為將在法國戛納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制定協調行動計劃。

  債務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災難令新興經濟體備感壓力。22日在華盛頓舉行的“金磚國家”(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所發表的聯合公報稱,市場對發達國家主權債務累積和中期財政調整計劃的擔憂加大了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發達國家應採取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避免全球流動性氾濫。

  會議表示,“金磚國家”對在必要時根據各自國情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其他國際金融機構提供支援以應對當前維護全球金融穩定的挑戰持開放態度。

  IMF財政狀況引爭議

  IMF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第二十四屆部長級會議24日召開,成員國就IMF的財政狀況進行梳理,並對IMF資金是否夠用進行了激烈討論。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逐漸展開,IMF會員國的融資需求已大幅增加,但IMF的金融資源可能不足以應對危機造成的潛在需求。

  美國的看法正好相反。一位美國官員説,“IMF資源足夠”。他指出,IMF在2010年11月通過協議,將會員國繳納的基金(即配額)提高了一倍。但是,那項配額改革必須經過足夠數目的成員國會批准,才能生效。IMF有187個會員國,需要的數目是113個,而迄今只有40個國家的國會通過。

  IMF在美國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共和黨國會議員向來反對IMF之類國際組織。目前IMF有6300億美元可用。扣掉已經承諾要給希臘等國的融資以及IMF本身必須儲備的緩衝金額,IMF未來12個月有3830億美元可以出借。

  IMF總裁拉加德説,這可能不夠。她説:“IMF的公信力,以及行動奏效的能力,取決於它能不能因應最壞的情況。我們將近四千億美元的放款能力今天看來寬綽,和脆弱國家的可能需求相比,卻黯然失色。”拉加德今年7月上任以來,不斷大聲疾呼應該增加IMF的金額。

  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康奈爾大學教授普拉薩德指出,IMF阻擋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主要經濟體危機升高的能力“有限”,而且目前先進經濟體的經濟和政治氣候也不利IMF增加資源。

  只有日本很快響應,已準備同意提高存款額,財務大臣安住淳表示,應該考慮提升IMF的財力了。智利央行總裁德格雷戈雷奧代表南美六國發言,呼籲將IMF的金融資源問題列為當務之急。

  新興經濟體作用引人關注

  IMF年會期間,金磚國家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決定,在必要時對通過IMF和其他國際組織提供幫助持開放態度,但具體情況應視國情而定。加上二十國集團財經領導人關於“各國央行將做好準備向銀行提供流動性”的聲明,市場普遍認為,這些消息表明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的合作勢頭在上升。

  拉加德表示,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在更大程度上依賴國內需求,通過轉型來創造更具包容性的經濟增長,可以為過去幾十年裏歷史性的減貧工作“畫上圓滿句號”,從而為全球復蘇創造巨大的外部需求。美國輿論認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歷一系列經濟危機時,一些國家往往是根據各自利益進行干預。當前擺在全球面前的一個根本任務是找到一個適應經濟全球化時代的新的全球治理體系。目前,並不是找不到這樣一種方法,而是這種方法需要那些既得利益國家做出許多犧牲。因而,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記者 閆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